|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中国山水画意象空间的表现形式           
浅谈中国山水画意象空间的表现形式
面空间想象的意象之中,而虚则是意境之重要或本质部分且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的。宗白华曾这样表述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我们画面的空间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③中国绘画中的空白绝不是多余的部分,相反,这种空白恰恰是整幅画中最有味道的地方,是整幅画的“画眼”。中国山水画通过画面空白的处理,运用虚实对比来表现空间是非常普遍的。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幅中央一叶扁舟,一个渔夫在水面上独钓,四周除了寥寥的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大面积的空白,却有力地衬托了江面上那种空旷渺茫、寒意萧瑟的气氛,突出了“寒”与“独”的意境。在虚与实的对比中表现茫茫的空间感,从心理和视觉上幻化出一个广大而含蓄的水域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现实时空中的深度和广度空间被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以重叠关系表现空间
  用重叠关系表现物象间的前后空间联系,在空间的表现中显得更加自由。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处理画面的深度关系并表现深远的空间感,就是以对山峦的层层推进造成深度空间。荆浩的《匡庐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匡庐图》中,每一个山峦的刻画都是以一种大山脊中包含小山脊的程式化表现,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如同木纹状的表现效果。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没有明晰的色彩关系,也没有微妙的明暗对比,只有形体的大小和前后的重叠关系,但画面的深度空间被完全表现出来了。在范宽的《溪山行旅途》中,画面空间被分出明显的三段,这样更为充分地利用重叠关系来实现深度空间的表现。画面近处是一块低矮的小山丘、溪流和山道,把它与中景的山峦隔开;远处壮观而突兀的山峰被氤氲在大山脚下的雾霭所间隔,这样使得近处的山丘、中景的山峦、远处的山峰形成了近、中、远的三段关系,营造出了画面的深度空间。
  可见,画家不进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状态,不发挥想象的作用,恐怕是难以完成山水画空间的建构的。画者有意、观者有情,才能情意相投,品味真味山水。
  
  三、“天人合一”的空间表现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