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传统乐器制作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传统乐器制作的现状与思考
了谋生,除了制作一般的木工活,当地的木工早在百余年前就从外地学会了制鼓手艺。由于石家庄地区的鼓乐文化相对发达,从而促进了该村制鼓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大部分制鼓坊因转行或制作方法的失传而逐渐消失。该村现有三家家庭式(以家庭为单位,所聘请之人基本都是自己家的亲人)制鼓坊,他们分别是:刘丰申、刘建平和张庆辉三位师傅。
  今年81岁的刘丰申师傅祖籍邢台威县从容村,十几岁便开始制鼓,据老人回忆,从其爷爷开始到他这一代已是刘家的第三代制鼓人;53岁的刘建平师傅祖籍也是邢台威县从容村人,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制鼓,从其曾祖父开始到他这一代已是刘家的第四代制鼓人;43岁的张庆辉师傅祖籍山西洪洞县,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制鼓。张家有着悠久的制鼓历史,截止到张师傅这代已传承了六七代。
  据三位师傅回忆,解放前,该村的鼓乐器制作还属于纯手工技艺,制鼓师傅都会走街串巷招揽生意。受当时生产条件的制约,制鼓从选材到完成需花费近半月的时间。之后便背着鼓到庙会或集市上贩卖。由于当时民众生活水平不高,并无太多积蓄,因此往往需要根据鼓的体积大小用粮食来换购。(如:若需要一个直径为50公分的鼓,卖家会把鼓放到地上,买家将粮食倒入鼓腔,待鼓腔被粮食填满,买家即可将鼓拿走。1949年以后,这种换购的形式逐渐被现金所取代)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机械化程度的迅速发展,鼓坊也由以前的纯手工技艺变成了现在的半机械化,生产速度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及交通的日趋便利,制鼓师傅基本不再亲自出门揽活,多是通过电话接收订单,这不但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更将旧时的粮食换购变成了现金交易。
  二、义合庄三家鼓坊现状
  1.制鼓流程
  现将制鼓中的一些基本流程陈述如下(应被访人的要求,制鼓中的一些保密信息,笔者在此将一语带过):
  首先是选择木材。当地人多选择椿木为基础材料,他们先将选好的木材拉直并刨成特定弧度的坯料,放到烤箱里用锯末烘烤。之后再将烘干的坯料装到特质鼓架上,这一环节要求鼓身必须密实,不能漏气。拼装完鼓身后需要用铁丝对其进行固定。
  其次是鼓面的选材。鼓面多选自上好牛皮,而牛皮的选择同样是个细致活儿,要求所选牛皮必须完好无损。剥下的牛皮要先刮毛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美学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美学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学习方
    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
    探讨关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
    传统中学作文与新课程作文的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顿方案及
    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
    论关于北京轨道交通投融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