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元曲:
  其事不取幽深,其深不搜隐僻,其句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13]
  元曲的接受面比诗歌更为宽广,要照顾普通市民,因此相对于《离骚》而言更能引起兴趣的是它的故事,而不是它的文学。
  在经历了宋代圣贤化的倾向之后,屈原又逐渐地走向了通俗文学领域,其民间形象更多地偏向于逐臣与忠臣形象。而后到了明清时期,屈原又被塑造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形象,因《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一文有所阐释,本文不再涉及。我们可以看出由唐至元,屈原这一文学形象有继承有发展,这无疑受时代风气、文体以及文学观念的影响。正如《经典与解释的张力》一书所说:
  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14]
  中国古代文人根据现实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或者赞扬或者批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辨真假,只去观察其中的意图。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唐宋诗词与元散曲作家作品对比研究。)
  
  注释:
  [1][2][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3][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3月版。
  [4][5][8][9][10][清]曹寅,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版。
  [6][7][清]董诰等编纂:《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
  [11]徐征:《全元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12]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3][清]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4]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的张力》,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10月版。
  
  (李毅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1520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
    唐诗《行舟》赏析
    唐诗形象化说理艺术赏析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需要四
    简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全唐诗
    论隋炀帝在隋唐诗风嬗变中的
    现代唐诗学范式:“诗史互证
    晚唐诗在崔致远的影响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