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涵
发现问题赶快改”,这些朴实通俗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它实现了对历史决定论的突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实践唯物史观的回归。
  在人与历史的关系方面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人是历史的前提,是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人又是历史的结果,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一方面,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受历史的制约,另一方面,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他有自由意志。这种悖论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到底是服从决定论还是服从非决定论,并由此引发出了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之间的长期争论。历史决定论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必然性和规律性,人类的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而历史选择论则否认这些,夸大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和人们意志的作用,它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是不确定的随机过程。历史决定论在西方长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先后出现了神学历史观的决定论、思辨历史哲学的决定论和实证主义历史哲学的决定论三种表现形态。这些决定论把历史过程看成是纯粹的客观过程,从根本上把历史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排除在历史必然性的因果链接之外,这就抹杀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活动和创造历史的作用,把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完全对立起来。这种历史观流行必然会带来这么一种结果:一部分人会因为听信特定的历史规律与必然性,放弃改造世界的主观努力,从而陷入一种历史宿命论,同时会有另一些人自称掌握了历史规律,以历史规律的代言人、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号令他人听从自己的指挥调遣,以历史性的名义剥夺他人的自由权利,建构自己的乌托邦殿堂,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时常出现,制造了无数荒唐的悲剧。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统一,是辩证的实践的唯物史观。在马克思看来,“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而实践活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按因果规律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另一方面,又是按目的性的原则进行的主观能动活动。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方面承认人的能动活动对历史的创造和对历史道路的选择作用,肯定历史发展中人的自由意志和历史选择活动的存在,“历史不过是把人当作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怎样上好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西方进步思想
    试谈加强中专生邓小平理论教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法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内
    浅谈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过渡理
    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试谈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发展
    从“一国两制”探析邓小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