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
quo;、英格兰的“卫斯理运动”以及美国的“大觉醒运动”被史家通称为“福音复兴运动”,它揭开了近代新教海外传教运动的序幕。受此运动的影响并在英国公理宗信徒(The Congregationalists)的推动下,伦敦会于1795年成立。伦敦会成立之初就倡导开展“跨宗派”的福音传播活动,为此,它以国内为基地来募集资金、招募传教士,积极谋求向海外拓展,这一国内外互动的传教模式对日后新教传教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804年,当伦敦会开始筹划中国传教事宜时,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组织管理也渐趋完善,并建有专门培训海外传教士的高斯坡神学院(Gaspot College)。马礼逊(R,Morrison)加入伦敦会后,即在此接受了两年半的紧张培训,其内容涉及神学、教会史、语言、医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1807年,他被派往中国,遂成为基督教新教徒来华传教的先驱。
  “福音复兴运动”在酝酿、产生阶段便对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关怀意识和责任感,并致力于受压迫者的解放和发展事业。例如,由福音派教徒组成的“克拉朋教派"(The Clapham Seet)曾投身于废除奴隶贸易;另外,通过建立慈善机构,福音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救济穷人、孤儿、释囚和老弱病残者。在19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方兴未艾的“世界和平计划”(World Peace Programs)、“反酗酒运动"(Campaign Against Intemperance)、妇女平等呼吁以及建立公共教育制度的主张等,与“福音复兴运动”形成了交相呼应的态势。正如著名教会史学家赖德烈(K.s.Latourette)所言,“福音复兴运动”重视个人的皈依体验,并经常与乐于助人的愿望紧密相联,这不仅体现在引导他人开始新的精神和道德生活,而且还要在精神、肉体和物质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福祉,而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正是其重要的方式。在此大背景下,伦敦会开始逐步确立“社会服务型”的传教方针和策略,积极开展教育、医疗、扶贫救困等社会工作。
  作为伦敦会创立者的英国公理宗信徒,其中有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华农学会与现代农学研究机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浅议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图书
    浅析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与体育产业发展问题
    政治哲学中的社会与个人关系
    浅析知识社会与管理理念的更
    试析知识社会与管理理念的更
    浅析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