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文化悖论与网络新闻价值           
网络文化悖论与网络新闻价值
国一个古老典故的力量:杞人忧天。“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公告板”、“网络通信工具”、“自媒体”以及“社交媒介”,这些新而又新的媒体,业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而日常化到我们已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综观人类文明进程,有古典主义时代、现代主义时代、后现代主义时代等等的时代划分的说法。这一进程,体现了鲜明的历时性——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有其相对独特的特征。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历时性的因素又常常共时性地存在,古典主义的理想、现代主义的荒诞、后现代主义的无可无不可,杂糅于各个时代之中。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质素,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青年导师金观涛曾提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所谓的超稳定结构。怎么个稳定法是“超稳定”,不好说。但人的认知结构、社会运作结构的“稳定”性,是存在的。我们有相对稳定的标准——因而现在还有为人所公认的文学经典、艺术经典、科学经典,我们有相对稳定的准则——因而现在还可以讲人的道德、人的伦理、人的底限等。这应验了王铭铭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解释:“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③
  网络新闻生存于这一相对稳定的社会性结构之中,也并没有跳出传统新闻媒体的樊篱,它同样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比如,网络新闻生产的模式,与传统新闻生产的模式并无大的不同,依然依赖记者对现实中消息来源的累积和维护。尤其是目前,网络新闻大多是对传统媒体新闻的搬用、整理、改编。也只有如此,网络新闻才能在保持海量性的基础上,保证自己做的是“新闻”而不是庄子的“小说”(里言巷语)。再比如,新闻制作中的权威性资源配置依然地位重要。在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的时代,专业记者的地位不是被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强。新特点在于,专业记者与公民记者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也只有如此,网络新闻才能在保证新闻互动的基础上,不失新闻的权威性特质。
  网络新闻生存于网络文化的悖论之中。悖论,并不意味着困境,它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探析网络辅助答疑系统的设计
    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
    广东构建红段子网络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