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
渔获量分布是呈波浪形,1949—1957年是呈上升趋势,1958—1973年是呈下降趋势,1974—1982年为不稳定时期,1985—1993年为稳定增长期(1983年鄱阳湖大洪灾,所以1983、1984年没有列入)。再以连续5年的年均渔获量来分析,因为这样可以消除年间的一些偶然性影响因素,可以更客观地把握渔获量的变动趋势性和规律性。余干县年均渔获量,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4,117.6吨,后期增加到5,419.4吨,60年代前期开始下降,降为3,235.2吨,60年代后期突然降到1,777.2吨,70年代后期更是跌至1,570吨,80年代前期开始恢复到3,188.2吨,90年代初“增加”到6,586吨。
  鄱阳湖渔获物群体结构呈低龄化,鲤鱼是鄱阳湖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员,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鱼种。根据有关研究,从不同年代的鲤鱼捕捞群体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在1963年鲤鱼渔获物中0—1龄个体受到保护,未予捕获,2龄个体占66.6%,3—5龄占31.8%,6—8龄占1.6%;在1974年,0—1龄个体占15.7%,2龄占59.7%,3—5龄占23.0%,6龄占16%;1984年0—1龄个体占62.9%,2龄占24.5%,3—5龄占12.6%。从资料分析,鄱阳湖渔获物群体中低龄个体的比例数越来越大,渔获物群体结构低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上表显示捕捞产量从2000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04年下降到1.35万吨,下降了20%多,表明渔业资源有枯竭的危险。以上情况均表明鄱阳湖区域渔业生态已经恶化。
  
  2、渔业生态恶化的启示
  历年来渔获量的衰减与“增加”以及渔获物群体结构低龄化说明渔业资源正在衰退,渔业资源的衰退正是鄱阳湖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显著标志。鄱阳湖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剧增及人类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对它的滥用和破坏。一方面人口剧增带来的生存压力让人选择了破坏式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人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而选择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往往成为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根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渔业经济大点兵
    生态文学批评与欧美田园文学
    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现实生态
    低碳经济时代的刑法完善研究
    论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中国的经
    从近期国际事件看美国的全球
    思考绿色:21世纪的经济战略
    再工业化和美国经济战略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战
    从“五年计划”看中国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