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治水对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治水对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文联盟*编辑。

治水对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水是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无论是在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或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水对社会的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中国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危机,水旱灾害带来的问题,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本文对中国历代治水的特点与启示作了深入的探讨,这一问题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治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7)07-0013-04
  姚伟钧(1953—),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与历史文献学。(湖北武汉 430079)
  
  自古以来,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社会生产,一直是历代所重视的问题。勤劳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认识到防洪、治涝、灌溉、排水等治水活动可以提高抗御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并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他们兴修了一系列子孙万代受益的水利工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水经验,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治水的主要特点与影响
  
  治水事业在世界不同区域出现,并非偶然。因为这些人类最初文明的发祥地,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往往就是受水之利和驱水之害相并存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兴衰程度往往是随着治水事业的发展而变化的,如中国在唐代以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在关中地区,而治水活动的重心也在关中地区,但唐代中期以后,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治水活动向南方转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随之转移至南方。这种转移并非只发生于中国,在世界上,古代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也曾发生过类似的转移,当然也无法抹杀治水在这种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中国的治水事业作为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区别于世界其它文明中心治水事业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实用性为主。中国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实用倾向,这一实用性又主要表现在以关系民生的实用为主。所以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出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高等教育
    对中国,美国为何喊变脸就变脸
    《民法通则》对中国当代民法
    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
    略论中国油画的发展暨对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对中职农学专业教学的思考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