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治水对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治水对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其流域内地形、地质、土壤、气候、水量、植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我们在治水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作用。
  水患、干旱与生态息息相关,而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森林。“森林之多寡,对于水量之调节,关系至为重大。林木之树干树叶,有增发水分增多雨量之功能。林地之败枝落叶,久经腐败,能涵养水分,久晴亦不虞水源之断绝。树林之生根,盘绕土中,能停蓄多量雨水,降水时即可减少流量。”[2](P265)此外,森林还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它们供给着长江和黄河奔流不息的水流资源,也决定着这两大河流的含沙量的多少。自古以来,森林下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泊论文联盟Www.LWlM.com,使两岸的人民得以灌溉农田、运输货物、滋润草场,使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得到发展。但是,森林却不断遭砍伐,尽管有些封建王朝认识到森林的作用,明令禁止滥伐乱砍,可无情的刀斧声依然不停地在森林上空回响。关中地区的森林曾经繁茂一时,《诗经》里泛称为“平林”的地方很多,但经历自西周迄明清数千年的变迁,不断遭到人力和自然力的破坏,平原、高原的森林已基本消失殆尽,丘陵地区也只剩下些规模很小的残林,林区面积明显缩小。长江上游森林开发的速度丝毫不亚于黄河上游。自然,森林的破坏首先使它吸纳雨水、涵养水源、防止旱灾和遏制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河流经常干涸,没有了源头的活水,一些水利工程也无法发生作用,逢遇干旱,百姓无以自救,动辄饿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汇入长江、黄河下游,使中下游河床上升,河道淤塞,常常崩溃为患,历史上黄河的多次崩溃改道很大部分即缘于此。

论文联盟*编辑。 除森林的破坏外,大规模的屯田和养马也是破坏生态系统的重要原因。中国许多地区地多人少,为了加强对这一广大区域的开发和管理,同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许多王朝都实行了屯田政策,迁移大量的汉人到这些地区进行农垦。西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并大规模地移民。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3];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徙贫民于关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出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高等教育
    对中国,美国为何喊变脸就变脸
    《民法通则》对中国当代民法
    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
    略论中国油画的发展暨对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对中职农学专业教学的思考
    论孔子文质观及其对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