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国学研究看中国古代辞典文化           
从国学研究看中国古代辞典文化
典本身就是经典名目,所以到了后期自己也成为被诠解的对象。西汉时期,纂集类训诂成就集中体现在《尔雅》中,到了西汉末至东汉时期,训诂的纂集著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许慎 论文联盟wWw.LWlm.com论文联盟*编辑。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服虔的《通俗文》等可谓是代表之作。光从《尔雅》收录字词的结构情况便可说明古代字书辞典对国学经典的训释功用。作为法定的识字教科书,《尔雅》“共收集各类词语四千三百多个,各种释条二千多个,集中收录并解释那些陌生的古语词和方言词”,“共有十一大(词)类”(赵伯义1997)。这些语词除方言和俗语以外,大多出自像《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国语》《论语》等先秦经典文献。
  国学经典中的语词不仅是古代字书辞典训解的对象,国学经典本身也是古代字书辞典引例的主要来源。再以《尔雅》为例。《尔雅》的例证一般都隐含在释义中,大多取材于教育者非常熟悉的先秦典籍,如《诗经》《尸子》《楚辞》《庄子》《列子》《国语》《淮南子》等。《尔雅》单从《诗经》中引用的语句大约就占到全书例证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后代学者能够借助古代字书辞典中所引用的语料来研究早已失传的经典名篇,探求社会历史文化真知的原因。
  
  三、国学是中华古代文明和精神价值的精髓。古代字书辞典是中华古代文明和精神价值成果的高度浓缩和集约体现。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人文需求和精神价值成果。国学经典是这个时代精神价值的核心成果,而主流人文需求引导着这个时代辞典文化的走向,使辞典高度浓缩和集约化地体现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精神价值。
  佛教源自印度,东汉时期正式传入中国。当时的佛经翻译不乏儒家和道家学者参与,所以,佛经语言从一开始就融入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佛教文化的日渐扩张使之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诘难碰撞和交映融通,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与儒教、道教形成了文化功能分工,即“佛学修心、儒学修身、道学修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完成了经典翻译和向中国传输的任务,并出现佛学经典注疏和学术著述。历史学也摆脱了儒家经学而成为专门学问。到了隋唐时期,实行“三教并举、儒教为本”的基本国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高考美术班的水粉画教学研究
    植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
    浅论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
    浅析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
    严复逻辑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汉语美文中的文体学研究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30年及未来
    2009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
    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