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谈豫剧唐派艺术传承与发展           
试谈豫剧唐派艺术传承与发展
但又不能盲目地去继承而忽视发展。例如,我们有的传人一直没有意识到《三哭殿》中存在着故事情节不完整、人物定性不准确等剧本失误而去照搬老本的演出路子,就是不去理会《贞观逸事》这个较为完美的整理本。没有意识到《穆桂英下山》中去掉武打后对整出戏的影响,而不愿意去排演完整的经过修订的《大破天门阵》。特别是,还有一部戏叫《血溅乌纱》,剧本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明明与现代社会不符合以及主要人物严天民艺术形象的概念化、模糊化、生硬化,却还是一直在照搬继承了,没有革新、没有发展。我认为,唐派艺术要想继承与发展下去,必须打破这些藩篱。
  在继承经过修订过的原有剧目的同时,我认为还很有必要去排演一些新的演出剧目,以丰富唐派的演出剧目,从而到达发展唐派艺术的目的。例如,董顺卿为唐派艺术创作了一部须生戏《四郎探母》和一部官小生戏《寇准戏审潘仁美》。可以说,这是唐派艺术的发展的基础。没有新的演出剧目的出现,就没有新的代表性演出剧目的出现,从而也就没有一个流派发展的依托。唐派艺术要想发展,必须要创造出更多的演出剧目,先求丰富,再寻发展。只有注入了新的血液,才能生机盎然。
  二、能不能尝试着运用真假混合声对半的演唱方法来演唱唐派戏呢
  据说,当年有位豫剧界的音乐家曾说过,三年要消灭唐派。从这句话中,我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第一,这位音乐家的论调是错误的,因为一个流派的形成,一种声腔的形成,必定有其深厚的观众基础,只要观众喜欢、认可,就有存在的必要性;第二,从大本嗓与二本嗓的比较来看,大本嗓真实可信、厚重雄浑、贴近生活,易于被观众所接受,特别是不懂戏的年轻人。二本嗓高雅优美、虚幻轻飘、远离生活,不是那么轻易被很少听戏的年轻人所接受。我认真地聆听唐喜成大师的唱腔,个人的感觉是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的真假混合声的演唱方法,其假声的比例大一些,真声的成分少了一点。只是唐大师的嗓子经过后天的训练,变地那么宽厚圆润、遒劲有力,有点像大本嗓,但又是用假声在演唱。似这样的虎啸龙吟、高亢激越、明亮奔放的腔调再被非议的话,那么唐派的路子又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呢?走大本嗓的路子?如果唐派唱成了大本嗓,那么这个就派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想,能不能尝试着运用真假混合声对半的演唱方法来演唱唐派艺术呢?首先分析一下当今唐派后学者的用嗓情况。我看到有不少人运用的都是纯假声,这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豫剧中各行当的唱腔特点
    西藏革命文艺队伍中的豫剧团
    论河南豫剧现代戏的音乐发展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统计观
    试谈加强中专生邓小平理论教
    试谈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隐性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考
    试谈俄语语法教学
    试谈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发展
    试谈汉代的“知足”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