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国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国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会生活的中心位置,道德完善也一直是个体和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经济发展则让位于道德建设。目前,国学文化的泛道德倾向正受到挑战,经济与道德两者的位置出现了转换,道德不再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道德水准也不再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准。相反,经济意识则从附属地位上升到了主导地位,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状况也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国学文化的泛道德倾向,把道德绝对化,甚至脱离现实的要求,片面扩大道德的作用,从而造成了道德与现实的二元对立。在中国历史上就有所谓“利和义”、“欲与理”之辨,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在人生价值观念上没有地位。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强调对物质利益关注,必然形成中国传统泛道德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性的冲突与对立。
  2、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个体性是指在群体与个体、公与私的关系上,主张突出个体的主体性。现时代是人的个性充分张扬的时代,人们的个体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主义或整体至上的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强调个体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整体是目标,是最高的存在;个人只有

在被整体所包摄、消融才有价值可言。这种思想理论在中国封建社会,与宗法关系、等级制度相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受宗法制度影响和制约,带有较重的宗教人情色彩。由此便形成了一种以压抑人的个性、否定个体独立意志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本位和皇权主义的政治伦理学说。在这种重视自律和利他的人生理想中,个体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被忽略了,自我需求、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处于极不重要的位置。当前,个体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成为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尊重自我、关注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众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追求的人生理想,对此,在整合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加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传统文化必须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3、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冲突。在国学论文联盟Www.LWlm.com论文联盟*编辑。文化中,在思维方式上追求“善”。求善的思维则重在制定规范、形成约定、讲究求同。要求众多的人有一个相同的思维指向,这就造成了人们的从众、趋同的思维心理,它通常以是否合乎规范、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思考
    浅谈“国学热”现象
    民乐中体验国学之美
    沈卫荣的大国学梦想
    西方历史文化变迁与骑士研究
    浅谈具有中国文化的流行音乐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与重建中
    如何呈现“中国文化”和“中
    浅谈如何将日本文化融于日语
    以传统文化教育规范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