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阮演奏中理想音质和丰富音色的获取技巧           
阮演奏中理想音质和丰富音色的获取技巧
严重的影响。例如:
   ①单纯依靠手指动作的力量做音量变化——只知道运用指力,这种错误的用力方法,使得指关节动作僵硬,而由于阮弦较粗,单纯地运用指力,根本无法使弦体得到良好的振动,音质毫无弹性不说,且音量极小,音质干涩、粗糙;
   ②臂、腕部位动作不自然,使用蛮劲,就会使动作的自然弹性和柔韧性消失,变得笨拙、呆板、不灵巧,从而使音质发噪、发硬、干薄、无弹性。
  
   三、寻求理想的音质和丰富的音色变化
  
  要想获得好的音质与丰富的音色,仅仅靠使用如上所讲的方法去演奏是不够的。在乐曲中,音质、音色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基本音质的发音。如一首乐曲只用一种音色去演奏,即使完整、音质通透,也会使乐曲表现得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缺乏表现力。音色变化的幅度越大,表现力则越丰富,对塑造音乐形象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音色变化必须服从艺术表现的需要,不能为变化而变化。
  取得音色变化的各种手法:
  1、变化触弦点
  以常用触弦点为中心,根据需要可向上或向下移动触弦点的位置。触弦点向上移动时,复合音中的高频音被抑制,从而减少了高频泛音,而基音则显得更为突出,音色变得空泛而柔和。移动越大,音色变化的幅度越大,但变化最明显处是该音有效弦长的1/2处;触弦点向下移动时,复合音中的低频音被抑制,基音的振幅与音量大幅度减小,音色变得脆亮而单薄。这种变化触弦点的手法,音色变化的幅度大,是音色变化的主要手法之一。在实际演奏中运用最多的是向上移动触弦点的手法。
  2、变化触弦角度
  常用角度为45度,而在乐曲实际的演奏中,可以用变化触弦角度的方法来获得不同的音色效果。在90度以内,角度越大,鼓腔的共鸣作用也越大,音质就显得浑厚;角度越小(直至与琴面平行),共鸣作用越小,音质就显得单薄。角度的变化决定共鸣的大小、共鸣作用,直接影响到振幅的大小及泛音的多少,从而引起音色的变化。
  3、变化触弦指锋
  食指可分为正锋、上偏锋、下偏锋、侧锋(上、下边锋),拇指只有正锋与下偏锋。常用指锋为食指采用上偏锋,拇指采用正锋触弦。
  这几种指锋,由于指甲接触弦的面积不同,从而决定其各自触弦所发出的音色也有明显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谈小提琴演奏中右臂的运动
    谈“胸怀伴奏”对笛子演奏的
    浅论传统扬琴与现代扬琴的演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浅谈钢琴演奏中影响音色的要
    浅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美
    论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控制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与分析
    打击乐器的演奏手法与发音
    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