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唯物主义主旨的文化社会学解读2           
新唯物主义主旨的文化社会学解读2
把新唯物主义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而哲学一旦从天上回到人间,实践一旦引入,哲学也就丧失了,“形而上学的全部财富只剩下想象的本质和神灵的事物了”。〔57〕因此,既然新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品质都大异于哲学,既然马克思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勉力以求的不仅是要“否定现存的哲学”,更是要“消灭哲学本身”,〔58〕再要局限在哲学领域内理解实践之于新唯物主义的意义和解读新唯物主义就显然不恰当了,需要寻求以聚焦社会、聚焦“行”为基本视野的学科来加以解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59〕
  而“行”,正是文化社会学所关注的核心对象,也是文化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品质。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显示,从社会学创始人孔德伊始,社会学学科即以促进社会的秩序与进步为己任,而这离不开人的行动,孔德本人即以人的行为符合实证精神作为满足社会进步的尺度。后来的经典社会学家大多聚焦人的社会行动。经典文化社会学家齐美尔以人际行为互动为社会生成的基础,并且互动的形式都是包含文化意义的,从中探测社会发展的原因与趋势。韦伯同样以社会行动为社会的基本元素,以理解社会行动中的文化意义为学科目的,进而对现代社会的生成从社会行动的角度作出了说明。帕森斯则聚焦意向性社会行动,视其为社会系统生成的基础。布迪厄更是直接沿用实践术语指涉社会行动的重要社会学范畴,以内含惯习的社会行动——实践为社会场域建构的核心。而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活动同样以变革社会为现实目的,所以才与孔德系社会学异曲同工地重视“行”,突出实践之于新唯物主义的核心地位。因此,从文化社会学的聚焦文化性社会行动与实践之为意向性社会行动,可以看出以实践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已经逸出哲学的界域而进入了文化社会学的界域,正因为如此,帕森斯才站在社会学的立场评价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它是从无数的合理行动之结果中得出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新唯物主义主旨的文化社会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论唯物史观是劳动价值论的理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主体性探微
    浅谈唯物史观是劳动价值论的
    浅述从唯物史观看我国经济体
    对唯物史观机械性理解的历史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