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郭敬明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郭敬明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学经典名著,就连当时比较风行的台港文学作品,如三毛、席慕蓉等也很少读,青少年一直比较欢迎的比如《草房子》系列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等,更少有人问津。相反,读名著抓得比较好的学校,绝大多数读过水浒、三国、红楼、鲁迅之类的原著的,读过莫泊桑、契诃夫、海明威或上述所列畅销的中外作家作品的学生,不论性别,普遍不喜欢郭敬明,并斥之“浅薄”、“无病呻吟”、“追求浮华时尚”等等。这个群体的学生还普遍表示:“就凭抄袭这一条,就说什么也不会去读郭敬明。”
  这样的调查给我们一些很深的印象和启发:为什么郭敬明的粉丝们大多是很少有文学名著或优秀畅销书阅读经历的花季少年?而同是花季少年甚至在一个环境上学的另一个青少年群体,有了那样的阅读经历之后,为何普遍不喜欢郭敬明,而且双方争论那么激烈,各不相让呢?我和这些语文教师们的结论是一致的:从小,最先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对一个人阅读倾向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读什么,比怎么读,对青少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大问题。所以,美学家朱光潜几十年前就反复告诫中学生“要培养纯正的艺术趣味”。所以当代有识之士,也屡屡提醒世人:“要让青少年儿童多读几本给人的一生打底子的书”。这都是金玉良言。有鉴于此,我们不能不承认,郭敬明的受众群体,确实有着精神营养的先天不足的。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
  贰
  接下去,问题又来了。同样是阅读,郭的受众群体,为什么读不进经典名著或优秀文学作品,却对郭的作品一拍即合呢?怎样解释这种阅读现象呢?我认为,对于接受主体来说,这里有着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个是调查发现,“四迷”们决非什么都不读的,与不喜欢郭敬明的群体相比,“四迷”们在接触郭氏文字之先,大多都有了两种嗜好,一个是网读的习惯(尤其是网络游戏),一个是对动漫的酷爱。有的评论说他们普遍“受日、韩文化影响很深”,这提法很是不妥——他们连村上春树都不读,更何谈川端康成之类的日本主流文化?确切说,“四迷”们几乎全都是深受日、韩动漫和网络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薰陶成长起来的一代。这种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