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综述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综述
族精神,维护政治秩序,增强广大民众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其消极因素又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微观层面看,民族主义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缺失有一定的弥合功能。这是因为,受苏东剧变的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体系受到了挑战,而民族主义由于其产生和发展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对凝聚民族力量具有强大作用,因而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替代资源,但这种替代隐含着种种不确定性。此外,民族主义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在调配资源进行社会整合时。既要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民族主义还与执政党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仍然是处于形成阶段的思潮:其意识大多是情绪的、非理性的、丧失独立思考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走向偏执、狭隘与封闭,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构成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执政党应努力建构顺应历史潮流的民族现代化理论,提高引领民族主义思潮的能力,以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
  
  (二)与中国外交、和平崛起战略的关系
  学者们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着影响。因为,中国民族主义不但包含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心理因素,而且包含着在对外关系领域的强烈政治主张。当这种内含政治价值倾向的民族主义情绪反映到政府层面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被部分民众舆论情绪化,或者被所谓“强硬论”主张束缚手脚,以至于会缩小从战略高度进行理性政策探索和政策选择的空间。比如在对日、对美外交问题上,尽管中国领导人会从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制定政策,但也不可能不考虑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另外,从外交客体来看,如果中国的外交内含过多民族主义因素,往往会使其他国家联想到民族主义的邪恶力量,从而增加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其结果是,中国在国际领域四面树敌,摩擦不断。这样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与复兴。
  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问题上,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对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民族主义对我国政治发展与民主建设、国家软实力建设以及外部势力渗透的防范问题有积极作用,是凝聚民心不可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城市军事管
    郭有守: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行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专业课程创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在世界危机中重新洗
    2012:营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
    《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
    旧中国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