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孟子与荀子殊途同归的向善路径           
论孟子与荀子殊途同归的向善路径
论文联盟*编辑。 摘 要: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四端之性内具于人。他认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需进行自我内省,让人的“善的萌芽”自内而发,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尽心”、“养性”、“思诚”的功夫,反求诸己,终成善人。荀子主性恶,否定人的自律,坚持约之以礼,主张通过教化,化性起伪,积伪成善,以达到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孟荀在向善的方法和途径上存在着差异,但论人性的目的,都是想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关键词:人性;向善;内省;外求;扩充;教化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3-0006-02
  
  人性问题是传统儒家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哲学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自孔子言性以来,各家对人性的诠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自来论性,并非专为研究性而研究性,而是为讨论修养、教育、政治,不得不讨论性”[1]。中国哲学向来注重人在宇宙时空中的地位和价值,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一直是永恒的主题。为了从逻辑上论证人性提升的可能性,寻找提高人之思想道德修养方法,历代学者锲而不舍,都企图从人性的起源和本质上寻找支撑自己思想的理论依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荀子都是围绕人性本质的善恶来讨论人性。两位先哲论性的目的都是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提高内在修养,完善人的自身,只是在人性善恶的界定和实现向善的途径和方法上,二者又存在着诸多差异。
  一、“性善”与“性恶”——人生向善的人性基础不同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2]。孟子认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仁义礼智四种根本善,在性中已具其端,乃性所固有,不是后天勉强练成的。孟子又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他明确地指出,其所谓的性是专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性善是指人生来即有为善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
    老子与黑格尔哲学及美学思想
    浅谈竹子与中国园林生态环境
    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
    茄子与野生水茄嫁接及其嫁接
    幽默的妻子与丈夫4则
    炎症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研究
    炎症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直肠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