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果戈理、鲁迅《狂人日记》的互文性探究           
果戈理、鲁迅《狂人日记》的互文性探究
信知道了司长的女儿要嫁给一位宫廷侍从官,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不是被宫廷侍从官们就是被将军们捞去了”,这使他这个刚刚有幻想的东西但全都被侍从官和将军捞去后的一个正常人变成了疯子。疯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疯子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因为在那个畸形的世界里,正常人都应该是畸形的,相反,疯子却是相对“正常”的,所以,果戈理就用这个形象来从侧面反映整个病态的社会现实。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同时又起到了讽刺社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选择“狂人”这个角色,不容易引起政府人员的怀疑,如果写一个正常人,就会在传播中遇到阻碍。鲁迅笔下的“狂人”不是一个小人物,而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叛逆者”,这个身份使得作品的讽刺意味就更加明显了,为什么一个生活环境比平常人相对优越的人都会发疯?那是因为整个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造成的。《狂人日记》是“五四”前开始彻底打倒孔家店的“宣言书”,他通过这个狂人的“疯狂”行为得出这样的推论:人人都在互相吃,不管是母女还是兄弟;连小孩都被教坏了要吃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狂人的思想与革命者的思想统一起来,狂人和革命者统一起来了。其实鲁迅笔下的“狂人”就是社会中懂得反抗的革命者的形象,但是由于政府的压迫和社会的局限性,他不能堂而皇之的写一个革命者的行为,这样就显得明目张胆的反动了,社会传播作用也不大,所以就从一个“狂人”入手,但这也需要读者的配合,否则他的用意就不能被读者所理解。所以,二者选择“狂人”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是相比果戈理而言,鲁迅的选择就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和果戈理一样选择用“狂人”讽刺整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他选择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作为了自己仿作的对象,只是比前者“忧愤深广”。
  通过对果戈理和鲁迅各自的《狂人日记》的互文性探讨,从历史发展这条纵向线索和人物形象这条横向线索分析,使我更加了解了这两部同名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都有理、不想丢脸
    有升有降、一样心理、不要护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
    谈果戈理的幽默艺术
    浅谈数控机床原理、分类与选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
    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
    关于共同治理、相机治理与财
    拉伸弯曲矫直机原理、结构及
    拉伸弯曲矫直机原理、结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