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美学、史学与批评 |
|
|
当代书法美学、史学与批评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学术界出现了一个很鲜明的转变,即“思想淡出、学术凸显”,书法美学、书法批评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书法史学。针对这一学术现象,学术界一直关注并思索着其出现的原因、所导致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本刊邀请毛万宝与姜寿田两位学者展开专题对话,以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所深入。 一、书法美学:何时东山再起? 毛万宝:书法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如果从1926年梁启超所作《书法指导》讲演算起,至今还不到一百年。对此,本文由论文联盟  二、书法史学:岂能一枝独秀? 毛万宝:当代书法史学的繁荣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受整个学术思潮影响,80年代让书法美学唱了主角,直到90年代初大家才把注意力转向书法史学。除此而外,书法史学的繁荣,还得到了如下三方面因素的大力支持:一是全国各大书论会特别是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两年一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由于他们的评委绝大部分搞书法史学,自然使得每次评审结果都是书法史学类论文占据着入选、获奖数的三分之二以至五分之四以上。二是书法报刊与出版部门,亦对书法史学类文章、专著大开绿灯。WWw.YbASK.coM三是高校书法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速成,绝大部分皆选择书法史学类题目。 姜寿田:李泽厚概括20世纪90年代学风转换时曾说,思想家淡出、学术家凸显。90年代之后,受文化界学术转向的影响,书学研究领域开始抑制理论研究,包括史论、书法美学研究,而大力提倡个案、史学考据研究。书法学科包括书法史学作为后发性学科,从学科积累层面,在史学研究上强调史学文献实证考据,以及资料的梳理,包括注重史料考据基础上的个案研究本无可厚非,这对推动书法史学学科建构、推动书法史学研究的深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如矫枉过正,将史科考据强调到不适 当的程度便出现问 [1] [2] [3] [4]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文革”期间蔡仪的美学思想 下一个论文: 论高等艺术类院校工程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