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引言
  隐喻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对隐喻认知本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从认知语言学观点来看,语言符号与外部客观世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人们只有通过认识客观世界并相互认识所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才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语言则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再把认知结果进行重新组织,客观事物通过被大脑的认知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基础,不谈认知只研究隐喻的翻译很显然是不实际的。既然认知是构成隐喻这种人类普遍语言方式的前提条件,为了使隐喻翻译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隐喻翻译中加入隐喻认知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2]
  一、隐喻翻译的认知理论
  Lakoff &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把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首次明确了,从而把隐喻的研究在认知角度的领域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隐喻的认知理论观点认为,隐喻不仅是认知现象的一种,也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实现对大部分抽象事物解释的主要途径。源域和目标域是组成隐喻的基本要素,源域通常是人们已经熟知的具体事物,目标域往往是人们不怎么熟悉的抽象事物。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目标域的目的。人们通过隐喻这个中介,在我们对已认知事物的了解认识所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感知和学习新事物。wWW.YBAsK.cOM[3]
  概念是隐喻的基础,人们为了把许多抽象的概念用人们所熟悉的或者具体的事物让人们认识到,常常使用隐喻。人们使用隐喻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表达方式或词语,或者由于个人思维能力的有限,为了表达清楚某一事物迫不得已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还有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大多会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理解。我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不断认知形成了其中许多重要的概念。
  (一)隐喻翻译中的认知性
  当代英语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曾经对隐喻的翻译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从文化的层面分析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7种方法,即(1)把源域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军事变革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探讨文明对话与当代中国哲学
    浅论西方当代美术中的语言形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再认识
    墨子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
    中国八十年代文艺媒介与当代
    基于民间美术元素的当代文化
    当代文化异化与人文精神缺失
    大学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