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政府预算的契约经济学分析           
政府预算的契约经济学分析
政府进行财政补助,例如财政的纵向不平衡、财政的横向不平衡等等。中央政府由于信息劣势成为委托人,地方政府是代理人。
2.政府部门与支出部门的委托代理契约
在这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部门将不同的财政资金使用权委托给了不同的支出部门,将财政资金的部分内部监督权委托给了政府部门内部的专职监督部门。各个支出部门为了争夺有限的预算资源易进行竞争或寻租。在这里,政府部门是委托人,而支出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是代理人。
3.政府部门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
政府部门与政府官员以及上下级政府官员之间因为利益目标的不完全一致,同样也存在程度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政府部门与政府官员之间,政府部门由于信息劣势,是委托人,政府官员是具体实施政府意志的代理人。上下级政府官员之间,上级官员是委托人,下级官员是代理人。由于政府目标的多元性和政府官员政绩的不可比性,政府部门必须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使得代理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三)政府预算中契约关系的特殊性
在政府预算各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除了初始委托人公众、最终代理人消费者和下级预算单位等之外,其他博弈参与者都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委托人的代理人,又是代理人的委托人。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无论是部门外部还是部门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质都是各部门的领导代表其部门参加博弈。威尔逊(wilson)曾经指出在政府机构代理关系中的两个关键特征:一是代理人有多重任务。二是政府机构有多重委托人,即有多个影响政府机构的组织和个体。在政府预算过程中,政府机构也难逃这种厄运,如多个利益集团会对某一公共支出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徐曙娜,2005)46

再者,政府预算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传统上都是采取长期契约形式,且这种长期契约一般都是不完备的,因为政府管理的一般都是期限较长的服务,因此要签订包括各种偶然事件的完备合同存在诸多困难。尽管有预算程序来补充长期契约的不完备,但还是会存在签约后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因为长期契约没有引进竞争(迪克希特,2004)。且政府预算过程中的代理人一般都是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初始委托人在罢免个人代理人方面比较困难。此外,政府预算过程中的代理人行为无论是产生正的外部效应还是产生负的外部效应,都很难被评估甚至被
发现,这就容易导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不足。

四、政府预算契约中的利益均衡博弈

政府预算的目标确立和分解过程即为各个预算契约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过程。这种博弈表现在预算目标分解和确立的每个层次上,贯穿于政府契约关系的各个层级中,这是由参与各方的制度性身份或地位所决定的。在每一层次预算目标分解中,参与者分别扮演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目标函数的差异及信息不对称则成为预算博弈的基本动因。在预算目标的分解过程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平衡的,在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常为代理方)会利用有利信息为自己谋利,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常为委托方)则会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决策。在信息的搜寻和利用过程中,上报和下达预算目标的双方不仅要考虑由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要考虑对方的预期和决策,而预算目标的最终确定则是委托方与代理方讨价还价和利益相互协调的结果,从预算目标的各自提出到最终确定这一过程即表现为预算博弈。预算博弈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一种博弈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某种结果,即达成一种均衡。
政府预算均衡,即预算博弈的参与人对既定的预算制度安排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当然这并不表示每一个参与人对现行预算制度的安排都非常满意,只是对现行预算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甚至反对的那一部分参与人的影响不足以改变现行预算制度的成本利益关系,即改变现行预算制度的成本太高,因而无意,或虽有意但无力改变现行的预算制度,因此从总体上说预算制度仍处于均衡之中。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制度集合中,只有社会净收益大于零的制度才是最佳的制度安排,这时的制度状态就是制度均衡。由于政府预算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因而当预算的外部环境,如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发生变化时,现行预算制度下人们的利益关系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当现行预算制度不再是净收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时,即出现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预算制度安排和结构的净收益大于现行预算制度的安排和制度结构,就会产生新的潜在的制度需求,于是就会形成制度的非均衡状态。预算制度的非均衡实际上也就是预算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预算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一项新的预算制度的实施就是对预算博弈各参与方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种调整可以认为是在预算博弈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合作均衡。随着预算制度实施中各参与方利益矛盾的发展,如任何一方出现了新的获利机会,或者说现行预算制度运行出现了低效率,致使制度效益下降,对现行预算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的人越来越多,而一种新的预算制度代替现行预算制度将会带来更大的净收益,这时预算制度的优化与改革就成为不可避免(诺斯,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预算制度的变迁与优化实际上就是对预算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预算制度总是在由均衡—非均衡—新的均衡的不断变迁与优化中逐步发展的。

五、政府预算契约机制设计路径

政府预算制度是预算契约的当事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在这一规则下各参与方都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利益。信息不对称与利益目标不同所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导致政府预算未能按照设计的理想状态运作,而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在政府预算活动中侧重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
(一)预算契约机制设计应形成激励相容约束
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通常可借助于激励与约束措施的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政府预算的契约经济学分析》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法律论文]试析政府如何防范BT项目风险
    [经济论文]刍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难点
    [经济论文]构建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
    [今日更新]论政府绩效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日更新]从经济法的必要性试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今日更新]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分析
    [经济论文]地方政府竞争发展趋势及完善建议分析
    [今日更新]巴西家禽业寻求政府支持
    [企业管理]政府公信力提升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经济论文
    普通论文关于外向型家具制造企业营销战略
    普通论文我国民营经济目前所处的环境
    普通论文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普通论文金融生态视觉下的地方政府与金融
    普通论文试析避开两大误区正确认识马克思
    普通论文浅谈确保青年员工在“出精品\出人
    普通论文试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对
    普通论文探讨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模式的发展
    普通论文河北服装行业产业提升之对策探析
    普通论文外因对两种经济体制形成与变迁的
    普通论文铁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普通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发展
    论文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劳动保障局局长先进事迹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情趣商品的后果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银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免征农业税后应启动中国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优秀手机促销员在摩托罗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施工企业走向海外报价浅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总结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浅谈入世后我国石油石化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教师求职信范文
    普通范文[调查报告]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调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造纸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地税局践行科学发展实现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法院关于接受检察机关法
    普通范文[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科学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烟草局优秀党员干部个人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2010年大学生预备党员个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就职演说]提名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供职
    普通演讲[赠言大全范文]送领导的离别赠言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在下属婚礼上的证婚词
    普通演讲[庆典致辞]社区居民管理办法
    普通演讲[会议发言稿]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
    工作范文
    普通汇报体会[经验材料]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
    普通汇报体会[心得体会]法院实习体会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中国卓越职业经理人的五种
    普通公文方案[活动方案]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餐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铁路整修车间优秀事迹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以案为鉴  拒腐防变  奏响
    普通汇报体会[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小学德育纲要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关于我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2011年县长在安委会第一次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机关作风整顿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