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简历文档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
市场业务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缺乏国债存量,公开市场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体系庞大,资金管理粗放,再加上资金较为宽松,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则较为困难。

  2、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反应不敏感、不充分。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媒介,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风险约束机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利益刺激机制却不完善,责任和激励的不对称造成在现行条件下放贷者的过于谨慎行为,商业银行更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而不是贷款的盈利。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就不再步步紧跟,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利益相违背时,货币政策的传导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滞。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难以真正落实。

  3、中小金融机构游离于货币政策传导之外,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近两年来,信贷重新向国家银行集中,与此联系,中央银行窗口指导主要面对国家银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全面传导。另一方面,存款向大银行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缓慢,为防范流动性风险保持了较高的备付率,金融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受到抑制。

  4、在转轨过程中,计划手段和市场工具共同作用,增多了传导环节,加大了磨擦系数,增强了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性。货币政策通常存在6—9个月的时滞,但1998年的货币政策运行1年多后,其作用仍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救险是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已延长。

  5、分业管理使货币政策成为央行的独角戏,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资金调控与货币政策缺乏有机联系。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直接融资不畅和货币市场发育不正常,使货币政策失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传导媒体,货币政策的导向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 资金需求结构与资金供给结构严重不对称,直接紧缩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来源,导致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企业”环节上传导的不充分。这是金融体制性萎缩所带来的结果。

  1981到1996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29.9%,高于同期国有经济的年均20%的增长率。而非国有企业在97、98年投资增长率低于同期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0.4和11.6%,仅为8.6%和8%。其中短期原因在预期,中长期原因在体制,在于资金需求结构与资金供给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只有30%,但能在体制内得到70%的信贷资金的支持,降息并不能满足其“投资饥渴症”,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亏损,盈亏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达70%,却只能主要在体制外得到尚未合法的资金,降息并不能提供它们急需的资金,这种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三) 在“金融机构—企业或居民”的环节上,资金成为一种商品,受有效需求制约,央行想增加货币供应量受市场的限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实体经济对信贷的关系由主动的吸纳型变成被动的央行驱动型。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是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由于对经济悲观的预期心理,居民和企业对货币政策所发出的信号缺乏敏感度:(1)大量的普遍的下岗和失业,使公众对支出的预期(包括购买住房、社会保险支出、教育支出等)增加和收入的预期下降,强化了对经济形势发展的悲观看法,增加了货币储存行为,减少了投资和消费,使投资和消费需求均不足,也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进一步加强了价格的下降。这也是一种体制性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人口生态\人口政策与国际移民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管制政
    论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金安
    软件业税收激励政策效应研究
    浅析重庆市渝北区发展低碳经
    试析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
    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减缓人民币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
    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看
    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财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