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书信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与民法保护           
试论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与民法保护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格权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财产利益,越来越多的被商业利用,人格权的商品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保护新时代下商品化的人格权已成为立法者当务之急。美国通过双重权利模式来规范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德国则采用统一权利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从其实际出发,借鉴这二者的长处来完善民法中有关人格权商品化保护的规定。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权商品化 人格标志 公开权 民法保护

一、人格权商品化概述
人格权商品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兴事物,一般被认为源于美国,而在美国将其称为公开权①;在日本,则定义为“名人对其姓名,形象及其他对顾客有吸引力,有识别性的经济利益或价值进行排他性支配的权利[1]”。当今看来其主体不再限于名人,渐渐地也包括普通的自然人,因而可以发现“自然人的姓名,肖像,声音,隐私(个人数据)等一些传统人格权客体开始显现出商业价值,成为交易的现实或潜在对象,由此引发了‘人格商品化’的浪潮[2]”。这种商品化的人格权在英美法中称为“公开权”,在德国法里称为“商品化的人格权”。
关于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问题,我国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台湾地区学者认为,人格权商品化是个人得以其姓名、肖像授权他人作为商业广告之用,并得禁止他人未经允许而为此种利用。我国有学者则将人格权商品化定义为个人(一般是知名人士)可以将其姓名,肖像用于商业目的,并且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使用。还有学者提出,人格权商品化是基于商业目的,使人格权与财产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商品化的人格权。LOCaLHOSt也有学者将人格权商品化表述为,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的拥有者,将自己的这些人格标识有偿的授权许可他人以商业目的使用,被授权人从使用活动中获取商业利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受保护的人格要素将会不断扩展,对人格权商品化以列举的方式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是不可能的。所以,笔者比较赞同这样的一种定义。即人格权商品化是指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等具有特别性的人格标识增强和促进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从而使自然人的人格标识发挥其商业价值,并使该自然人因此获得相应报酬或其他经济利益[3]。这个权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消极权利,即禁止未经本人允许商业性使用其人格标识的权利。第二是积极权利,即授予他人利用本人人格权标识的排他性权利。这个权利具有财产性质,既要保护其精神利益,又要保护其财产利益[4]。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人格权商品化中,人格标识的经济利益包含于人格权
在人格权商品化的过程中,人格标识的经济利益逐步显现,“这种经济利益由于仍然是从人格因素中发挥出来的,所以,在广义上仍是人格利益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格利益的特殊部分[5]”。人格权商品化并非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权利,而是对人格权经济利益的承认,通过依靠人格权的具体权能,例如对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利用的控制权,运用人格权模式来实现人格标识的商业价值。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不承认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不但不能切实保护人格权,反而会削弱对人格权的保护。因此,在人格权商品化的大浪潮中,人格权内在的包含着人格标识的经济利益。
(二)人格权商品化仍以人格权方式保护经济利益
承认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扩充了人格权的内容和权能[6]。人格权商品化是以人格权的方式在两个方面来维护权利人的经济利益的;一个是人格标识的禁用权,即权利人享有排除他人擅自将自己的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权利。另一个是人格标识的利用权,是指权利人对各类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利用的权利。这种情形包括权利人既可以是自己将各种人格标识使用于商业领域之中,依靠人格特质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商品经营中直接获取利益;此外,权利人也可以转让、许可他人将人格标识运用于相关商业活动中,从而收取转让费或许可费。
(三)人格权商品化仍坚持人格权的非财产性
承认人格权本质上具有经济利益并不意味着“人格和尊严的商品化”和降低对人格的保护,而正是加强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的表现。因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只是附属于精神利益的,其存在并不是人格“完全”的商品化。在人格权所涵盖的广泛利益范畴中,精神利益仍处于主体地位。因此,人格权商品化并不是人格权的财产化,其内涵仍是非财产性。
二、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
一般地,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民事法律若要对其进行调整,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创制一种新的民事权利制度,另一种是扩大现有的民事权利内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主要有两种规制方法,分别是美国的双重权利模式和德国的统一权利模式。分析这两种权利模式就必须了解人格权商品化在这两个国家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公开权的发展
公开权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最高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于1953年在哈伊兰案件中提出来的②。1954年尼默在其出版的《公开权》一书中,最先使用了公开权的概念。他认为,公开权是“每一个人对其产生或购买来的公开价值进行控制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权利。③”美国法律学会于1995年出版的《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重述》规定:“侵占个人形象的商业性价值构成侵害公开权”。发展到今天,美国境内大多数的州皆已承认公开权,虽然仍未有关公开权之联邦法,但在美国已有28个州承认此种权利,其中有18个州系以成文的州法规范,18个州以普通法规范,而其中8个州两者皆有。
现今,美国对人格权商品化问题的处理模式就是将人格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隐私权,而是商品化以后的公开权,即双重权利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在人格权商品化的实践中,可以根据人格权商品化的新趋势,避免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僵化理解与适用,以利于人格利益的商业化开发和财产性利用。当然,公开权这种保护模式也有其弊端。由于公开权最初是由判例法创制的权利类型,也是一个发展期限比较短的权利,因此,它不像制定法所规定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看了《试论人格权商品化的发展与民法保护》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刑罚区分之必
    [法律论文]试论扣缴义务人刑事的责任的几点思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涉食品安全犯罪中的定罪与量刑标准
    [法律论文]试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
    [法律论文]试论商业贿赂行为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保险纠纷业内调处机制的完善
    [法律论文]试论审判实务视角下的分居制度构建
    [法律论文]试论布依族习惯法的变迁与发展
    [法律论文]试论环境利益与环境权
    [法律论文]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法律论文
    普通论文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
    普通论文浅论健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研究
    普通论文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
    普通论文民事诉讼证人当庭询问程序研究
    普通论文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析
    普通论文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普通论文关于民事纠纷的几个问题
    普通论文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研究
    普通论文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
    普通论文美国关于原告资格功能之争及其对
    普通论文关于当代中国法学新思潮述评
    普通论文构建执行程序中的证据制度之探讨
    论文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春节话“福”(与福有关
    普通论文[经济论文]新无形资产准则的主要变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谈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角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避孕套与卫生巾
    普通论文[今日更新]汉宜高铁“设计缺陷”致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先进性教育活动演唱会串
    普通论文[企业管理]外购矿财务管理实践
    普通论文[免费范文]围绕中心 服务重点 切实
    范文大全
    普通范文[零八零一]-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村党支部“创先争优”总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讲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市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现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财政票据使用管理自查报
    普通范文[实习报告]医院实习总结及体会
    普通范文[范文大全]太行山上观看感
    普通范文[个人简历]个人简历(财务)
    演讲致词
    普通演讲[竞聘演讲稿]部长竞聘演讲稿
    普通演讲[婚丧致辞]结婚纪念短信
    普通演讲[节日祝福语]国庆节赞美祖国的诗歌散文
    普通演讲[开业开幕]在品果节开幕上的致辞
    普通演讲[主持词]公司2012春节联欢晚会策划
    普通演讲[爱国演讲]全县行政许可法培训班主持
    工作范文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校长述职报告
    普通汇报体会[工作体会]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
    普通总结[个人总结]综合科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党员发展规划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00同志2007年度的先进事迹
    普通总结[工作计划]2009年食品药监局工作总结
    普通党建工会[政府政务]在安委会例会上的讲话
    普通公文方案[公文写作]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股权投
    普通总结[工作汇报]创建省绿化模范县工作汇报
    普通公文方案[合同范本]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
    普通总结[述职报告]县委班子2007年度工作述职
    普通总结[工作总结]2009年海关工作总结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