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
|
|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关键,是基础。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要建立“现代公共型政府”,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就是,加快推进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决策的法治化进程,以此的带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开展。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现实背景——行政三分制 在十六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是我国致力于建设*文明的一段论述。这34个字的深刻内涵在于,我国将按照二战后各国对“大政府”进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普适性管理模式,重新审视我们政府的职能定位,以此来指导和推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行政三分制”。有消息说,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充分体现了这wenmi.net一原则,各职能部委将再次合并。“行政三分制”的主要内容,是将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在相对分离的基础上,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目标是建立“现代公共型政府”,在这一管理体系下,政府职能将从全能型转为有限型,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人治行政转向依法行政,从“部门性”转向“公共性”。加强决策机构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单独提出,已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决策这一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关键环节的高度重视。在对决策正确性的各种促进方式的不断探索中,继民主化、科学化之后,又提出法治化,依照法定程度、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决策,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LocaLHOST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方法、内容和标准上,都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国际法和国内法相互交融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尽快地提高法律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因为:一是领导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过去几十年在封闭条件下进行领导工作。而现在县、市以上领导干部经常要在国内、国际范围内进行活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同国际间的联系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国外资金,处理各种涉外关系,都离不开法律和国际惯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具备一定法律素质,不懂得国际交往规则,在对外交往中就难以赢得主动,获得成功。二是领导内容发生了变化。全党工作重心已从过去的搞阶级斗争、搞*运动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法治的市场经济是不能健康发展的,没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也是难以驾驭市场经济的。三是领导对象发生了变化。现在领导干部的对象呈多元化,各种经济实体都具有独立法律地位,不象过去那样单靠行政命令就可以随意调动和指挥,只有法律才能真正规范和引导其行为。在公民中,那种对权力的服从,已更多地转变为对法律的遵守,法律在人际关系协调中作用越来越大。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法律素质,在这方面落后于群众,就不可能全面深刻、及时准确地知民情、察民意,不能很好地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四是领导原则发生了变化。宪法规定,党和政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用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领导行为。任何政党、团体和领导人,如果在领导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也必须受到查处和追究。在新的形势下,领导者工作必须按照法治原则去进行,必须依法办事。五是领导手段发生了变化。领导手段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但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法治手段作用的突出,越来越成为领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其它手段已渐变为辅助手段、配合手段,不能离开法定原则去运用。六是领导目标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加以研究和解决。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很高的法律素质,就不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持坚定的*方向,也很难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责任。 综合上所述,时代要求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运用好手中的法律武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要坚持自觉学习。努力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方法。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用邓小平理论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的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领导观念和领导才能都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更好的发挥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也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更好地建设现代公共型政府。第二,要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是提高素质的最重要途径。只有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通过异地交流、交叉任职等多种形式给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舞台上磨炼意志,陶冶情操,锤炼党性,总结经验,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第三,要注重教育和培训,要针对现有干部队伍素质确定培训内容和计划,使他们整体法律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随时开展法律培训。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切实担负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和对本级领导的法律服务工作。第四,要改革领导体制。这是从根本上促进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任职之前先考法,任职之后要讲法”,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把法律素质测试放在重要位置,法律素质不过关的坚决不予任用。任职之后的领导干部要熟练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中处处讲法,时时用法。只要认真做到这几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 [1] [2]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新时期改进和加强缉私警察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个论文: 试论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
|
|
|
看了《关于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的网友还看了:
[法律论文]试论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路径探讨 [法律论文]试论行政法视野下的城管职权整合问题探析 [免费范文]试论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 [法律论文]试论检察权与基层行政管理的对接 [法律论文]浅谈行政执行权利控制的必要性 [法律论文]试析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法律论文]试论专家参与行政决策管理制度的研究 [法律论文]试析行政调查权的设定 [法律论文]浅谈工伤行政确认案件的调查分析 [法律论文]试论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