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           
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
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二)关注情境
  课堂观察是非常讲究“情境”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情境”中去做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课堂观察的方法中,定性观察是必须的,定量观察是必要的。按照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课堂观察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但在这些结论中我们看不到“情境”,只见“道理”不见“故事”,但事实上教师讨论课堂是要以“情境”为依托的,“去情境的”的抽象研究不是我们的追求。课堂观察对情境的讲究是一以贯之的:捕捉情境,教师必须善于根据观察的主题捕捉有价值的情境;再现情境,教师用语言正确而有选择地描述自己所观察到情境,这是课堂观察研究的第一步,“再现”的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对情境的敏感程度,再现的情境将课堂现象进行“固化”,便于深入分析;理解情境,教学的情境是需要“理解”的,那些充满教育学意味的情境在未经诠释前只是“故事”,而经教师深度解读之后就会变成“案例”,就会深刻地启迪我们的教学;重构情境,在课堂观察中,“重构情境”是具有建设性的实效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没有什么比对可能的教学情境的“预想”更具有专业色彩的事情了。
  
  (三)精于反思
  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反思是全程的反思,包括前反思、现场反思与后反思。第一,前反思。在课堂观察之前,我们应该进行两种反思:一是对观察主题进行反思,对所观察主题的内涵、外延、观察要素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二是对观察方法进行反思,努力使方法科学、合理、简捷,必须确保“可操作性”,不能搞得过于专业化,而使教师无法在观察过程中应用,特别是有关量表的设计,应相对粗放。第二,现场反思。现场反思是一种即时性的反思,我们要特别关注三种品质:一是敏锐性,观课过程的反思是一种直觉思维,在这种直觉思维中,观察者不自觉地调用了他全部的教育学素养。二是专注性,课堂中发生的现象是稍纵即逝的,容不得我们稍加分心。三是反思的无边界性,尽管我们在课前进行了主题的准备,但课堂现象是无穷无尽、无法预见的,无边界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发现课堂更多值得咀嚼的细节与现象。第三,后反思。在观课后的反思中,我们一要尊重现象,解读现象不是将自己固有的成见强加给现象,而是从现象中读出教育的意蕴;二要基于系统,避免课堂观察的偏见,应注意发现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应注意分析细节发生的背景,善于从小见大、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三要致力建构,要求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行为与理念。

  三、掌握方法:多样、系统、灵活
  
  (一)倡导多样
  课堂观察虽然很好,但很难推广,因为我们对于课堂观察“多元化”的重视还不够。第一,了解多种观察的方法。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包括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与系统化观察、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等等。第二,处理好两种观察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规范化观察”与“简捷化观察”的关系,要特别重视那种简捷化观察的运用,不要说到课堂观察脑子里就浮出一大堆量表,不要看到课堂观察的一种模式就以为这就是课堂观察的全部,那种简捷的、有效的方法才是属于我们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的“家常菜”;同时,要在熟练运用中掌握“规范化观察”的方法。第三,根据实用的原则创新。课堂观察的方法运用是可以不断创新的,不要囿于已有的方法。
  
  (二)系统思考
  课堂观察后的行为重构有时候容易滑入“细节主义”的毛病,就事论事的行为改进有时候是危险的。避免这种危险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第一,将细节置于“整体”。我们对于课堂观察中发现的细节问题,要进行系统的思考,通过系统的思考来改善,而不是发现一个细节问题解决一个细节问题,这样,往往这个细节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有新的细节问题诞生出来。从细节处人手,在系统中思考,这是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的。第二,将主题置于“整体”中。课堂观察不可能穷尽一切的主题,“选择性是课堂观察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是,我们所选择的“主题”只是观察课堂的一个角度,而不是课堂研究的全部,只有将主题置于整个的课堂中来观察,“主题”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成为进入课堂世界的有效路径。第三,将现象置于“联系”中。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的教学现象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系统思考要求我们将现象与现象、现象与意识、现象与本质进行联系,从而避免判断的“失误”。
  
  (三)灵活运用
  课堂观察的多种方法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基于SCP模型论企业经济战略的
    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
    浅谈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
    浅谈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信号
    浅谈基于RFID系统的超高频室
    浅谈基于环签名的电子拍卖方
    浅谈基于磨床的典型结构工艺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
    中国制造面临困境根源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