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免费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习惯 积累 渗透 占领——漫谈语文学习           
习惯 积累 渗透 占领——漫谈语文学习
【摘要】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体现在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渗透,且要占领有限的语文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负责,认真完成。
  【关键词】培养;习惯;积累;渗透;占领;提高
  大凡有十多年教学经历的语文教师都清楚,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明显下降了,多数高一新生分不清笔顺,分不清词性,分不清主谓宾,分不清文体,更令人痛心的现象还很多:不会记笔记,不会写汉语拼音,不会用标点符号,不懂常见应用文的行文格式(如请假条),不习惯用工具书……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怎样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渗透,且要占领有限的语文阵地。
1.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从古到今,大量的成功事例也证实:一个人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超群,而是取决于他有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规范书写的习惯,勤于诵读的习惯,善于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多练笔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方法很简单,就是瞄准目标不断训练,不断强化,不断完善,在反复上下功夫,在科学上要质量。但是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往往很难,因为熟视无睹,睹而不行,行而不久。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反复,坚持。反复,坚持就会熟练,熟练一般都能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成自然,实际上能力就形成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尤其要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积累
  2.1积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是语感训练,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层面。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成套成块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成块的语言;可是现在我们忽视了这种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如:放声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首选方法,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放声诵读课文10分钟,读课文时学生要一气贯之,切忌分割重复,否则不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也难以完成熟读成诵的目的。有人说诵读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之一,很有道理,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诵读。语感分析就是在学生语感实践的基础上或过程中师生合作探究分析指点语言的运用及其规律。即是对语法、修辞、逻辑的分析,从中寻找语言规律。比如句子 “牛吃水。”和“水吃牛。”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都是对的,但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句子“水吃牛”是错误的。又如对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中难句的理解,就必须通过语感分析,如果没有语法、修辞、逻辑的分析,就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含意。
  语感训练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是对成块语言材料的感性直觉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能够有效地增强。
  2.2是积累知识。人人皆知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如何积累我们就很少考虑,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知识积累要适当,要定时定量,一天要完成一定量的积累,比如说每天让学生抄写一个成语,一条名言警句,一段精美的文段;临摹四五分钟的钢笔字等,但总量不要超过五百字,因为量小了积累就成了空谈,量大了不利于学生消化且会影响其它学科任务的完成,并会破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逆反心理。


  积累的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思维开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积累的素材要成系统,切忌蜻蜓点水,纷繁芜杂,反之,就可能养成思维无意义、思维肤浅、思维混乱的习惯。有意义的积累会促成思维行为的科学性,系统的积累会形成思维模式的系统性。知识积累不只是抄摘在笔记本上,还要定时复习,反复思考,以学得促进习得,最终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定时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2.3是积累方法。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有好有劣。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经过学习者最艰苦的劳动从而获得单位时间最佳效益且能保持长效的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事实上,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更多是注重形式,为体现方法而采用方法,不但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方法就是走捷径,学生不知道越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在单位时间内付出的劳动越多,因而效率也就越高,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能量总是守衡的,要想有好的效果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好方法不是走捷径,而只是提高工作效率。用公式表示:成功=劳动强度×时间×方法,方法越好,劳动强度越大,用的时间就越短,劳动效率就越高,离成功就越近。积累方法要博采众长,谨慎选择 ,联系自己,深入分析,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积累语文知识、积累学习语文的方法是一个艰苦的持续的脑力劳动过程,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掌握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积累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潜移默化,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论积累知识还是积累方法,都会发生质的变化,进而升华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都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教师要狠抓积累。
3.主动渗透
  渗透学习法实际上是与积累并行的一种方法。人们经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背诵无以成知识”。说的正是渗透学习的效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深谙此道。香菱向她请教写诗的方法,她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如何如何去推敲,而是先让她熟读古诗,读几百首优秀的古诗。那丫头倒也听话,先从王维的诗读起,将好多好多首古诗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边读边琢磨。后来,香菱竟写出了一首令众人喝彩的诗歌来,看来效果确实不一般,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渗透”。
读书、背诵的过程,就是“渗透”的过程,当然摘记、抄录也是“渗透”。“渗透”实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深入过程,正如水渗入沙漠中一样,会不断的扩散深入,并会不断促使沙漠中的新生物的萌生。可见渗透学习法不仅可以让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让人萌生联想力、想像力、创造力。渗透是一个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增长才智的过程,更是一个有众多品质、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力争能让学生畅游语文生活的海洋,学习语文,感受生活,教师要狠抓渗透。
4.占领阵地
  中学生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已非常普遍,中国大学的许多教授屡屡提出加强语文学习的要求;令人惊奇,外国谋体竟相报道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英语还差,令国人汗颜。这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而且是语文教学没有充分地占领语文学习阵地的问题,尤其是没有充分的占有学习语文的时间,这与学习语文的大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关。在2008年9月份,某省组织的高考研讨会语文分会上,有一位专家讲:不要与其它学科抢时间,学数学,学政史地就是学语文,是这样吗?我辗转反侧,不百思不得其解。语文是通过积累、渗透、训练等方法不断提高能力的学问,无论智力如何,必须得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在学生普遍轻视语文学习的事实面前,语文教师必须主动出击,占领阵地,控制时间。理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时间,不占有时间的习惯培养绝无仅有;积累需要时间,不花费时间的积累是纸上谈兵;渗透需要时间,不利用时间的潜移默化是海底捞月;培养兴趣需要时间,不主宰时间的兴趣培养是海市蜃楼;训练需要时间,不支配时间的训练难以想象;思考需要时间,没有时间就无法思考。提高语文能力,健全语文品质需要时间,语文教师要狠抓占领,尽力占有属于语文的那份时间。


  总之,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要想改变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渗透,且要占领有限的语文阵地。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按时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否则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成了泡影。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抓落实,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抓下去,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如此,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指日可待。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民法法源之习惯法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
    借助信息积累 培养学生天文素
    毕业论文积累资料的方法
    明代的家族文化积累与科举中
    民法中的习惯法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族习惯法
    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
    论独立后津巴布韦习惯法的新
    论独立后津巴布韦习惯法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