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转型期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透视           
转型期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透视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 收入差距 透视
  [论文摘要]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个人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城乡、行业、所有制等方面,并且呈现出阶层化的特点。收入差距问题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必须消除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已经使个人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负面的政治效应正日益显现。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消除其不良的政治后果,是当前个人分配制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
  我国转型期个人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行业、所有制单位的差距等。
  1、地区差距
  我国地理上随着地势上的由西向东倾斜,自然地分为西、中、东三级,这种地理上的级差同经济上的级差十分吻合。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远在中西部之上,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市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4%,而人均收入最低的贵州仅仅达到全国水平的42·5%,二者相差10倍之多。到2000年,各地区发展状况更是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别。全国9个属于经济上升型的省份全在东部, 5个属于低徘徊型的全在西部。按照人均收入的衡量,最低的省份全在西北或西南,而相对下降的全在北方,如果把全国平均人均收入确定为1的话,高于1·5的高收入省份5个,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高于2的超高收入3个为北京、上海、天津;低于1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省份,除了广西之外,全部为中西部省份,而超低收入省份的3个为西藏、甘肃、贵州,最低的仅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2、城乡之间的差距
  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表现显性收入差距过大。所谓显性收入主要是指能用货价值衡量的居民可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统计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在1985年曾一度缩小,随后又逐步扩大,两者收入差距农村落后城市5—7年; 9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似乎未进一步扩大,但从绝对数字差距的变化看,其所反映的已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生活水平质的区别:人均3000余元,户均万余元的差距,意味着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娱乐文化服务等方面有着根本不同。
  其次是城乡之间个人隐性收入差距悬殊。城乡显性收入差距,并不能反映城乡之间收入的真实差距,因为还存在尚未统计的隐性收入。所谓隐性收入是指不能直接用货币价值衡量的收入,但又是居民实际享受的福利,主要包括各种补贴(如住房、物价补贴等)和社会保险费用(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种差距城乡间十分悬殊。因为,在农村只有极少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才能享受到诸如住房、医疗补贴和青少年教育费用减免等福利。对绝大多数乡村来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这些福利,因而不具备普遍性。而在城镇,居民(特别是职工)福利主要由国家财政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较好的制度保障,因而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除了幼儿园、敬老院、康复疗养中心福利设施外,集体经济单位还提供公有住房、公费医疗、公共交通、社会保险、生活补贴等农民所没有的大量福利。
  3、不同行业和所有制单位的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比较简单的社会收入分配和利益关系,已变得日益复杂。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满足途径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利益矛盾日益明显,其中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收入差距就更比较突出。
  “九五”以来,一些行业的职工工资收入以几倍于全社会职工工资收入平均增速的水平增长,与另一些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反差,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平衡,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不同行业来看, 1990-2000年,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2·02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

金融、保险业(3·64倍)、房地产(3·10倍),增长最慢的行业是采掘业(1·51倍),农业、餐饮业、制造业是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从各行业之间的收入绝对水平来看,象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航空运输业等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平均超过万元, 2000年行业年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之比为2·26: 1,比1990年的1·76: 1,扩大了近30%。
  同样,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比较明显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与期货市场
    文化转型、文化进化与文化软
    对农学人才转型培养的思考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关于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
    浅议复合图书馆管理转型及对
    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发展内
    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
    农村社区转型集体资产股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