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分享、研究、督导:学校课程制度的创新           
分享、研究、督导:学校课程制度的创新
[摘要]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依靠课程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与务实的服务精神,精心搭建课程制度创新的平台,以充分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制度创新的热情和智慧。太仓市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创新过程中,构建了学校课程制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项创新制度:信息分享制度、项目研究制度和课程督导制度。这三项创新制度支撑着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学生的和谐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太仓市实验小学;课程建设;课程制度创新
  
  在国家、地方、学校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广大中小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有的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创造性执行方面有了突破,有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独具特色,有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较深的研究。但是,针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制度创新,普通中小学鲜有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可以借鉴的成熟的课程制度比较少。太仓市实验小学(下文出现的“我校”均指“太仓市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创新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学校课程制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项创新制度:信息分享制度、项目研究制度和课程督导制度。
  
  一、内化与创新,倡导信息分享制度
  
  众所周知,每一所基层学校因为地域、师资、生源的不同,必定导致对国家课程执行的力度不同,超越课程标准的程度不同。同时,当一线教师突然拥有了课程建议、课程创生、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权利时,也生发了很多原来没有碰到过的困难与问题,所以就有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要协同完成任务的需要。“信息分享”的理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清晰。
  信息分享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共生共荣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课程建设过程中智慧生成的基本前提。所谓信息,强调了资源的及时性、广泛性、前瞻性和生成性。既然是分享,必然是有智慧、有价值的资源。分享的信息,应该是能够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形成的优质资源。例如,优秀的教学设计、精品课件、精选题库、教学光盘等,这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步积累并被广大教师认可的有价值的显性优质资源,必须得到更规范的整理和更有效的应用。第二,依托于省内外教科院校课程专家与学者所形成的人力资源。这些知名课程专家是我们开展课程建设必须依托的优质资源,基层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促使我们必须及时学习、及时对接,随时接纳专家学者研究视野中前沿的课程理论,并加以内化和应用。第三,在学校教育教学范畴内即时生成的各类有效信息。这是在学校领域内课程建设中最有创造性和核心价值的优质资源,是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智慧,是课程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信息分享制度的原则是内化与创新。信息分享的目的是让老师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少走弯路,减轻教师重复、低效劳动的负担,但不能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分享的信息要内化为和教师的学识、能力相匹配的东西,创新出适合在不同的教育对象面前发挥更大价值的资源。
  信息分享制度的形成中有一些规范和要求,但更多的是柔性的服务。对于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平台来支撑。对于公认的显性的优质资源用网络平台给予支撑就可以达到共享的效果,教师随时随地可以提取运用。对资源的原创者必须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给予署名权,保证物质与精神上的适度鼓励。对专家资源的运用要有计划性,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学校要从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出发,让课程专家和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课程建设的手段与方法。对于即时生成的有效信息资源,学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师沙龙和论坛等形式来激发生成。沙龙和论坛的组织,既要放手又要规划,因此必须有相应的章程给予一定的保障。例如,我校的“草根化”学术沙龙,开始是学校行政部门听取学校骨干教师、社会各界人士的办学建议和意见的临时性组织,后来由学校教科室出面,制定了“草根化”学术沙龙章程,学校教代会对沙龙的性质、宗旨、精神、运作方式、话题、人员、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充分协商和确认。目前“草根化”学术沙龙让更多的教师走到一起,交流课程改革困惑,商讨课程建设热点,激发课程创新灵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非常喜欢的信息分享平台。
  
  二、合作与突破,构建项目研究制度
  
  项目管理最早是美国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很幽默的小笑话与你分享5则
    我在分享快乐
    利润分享制在知识型员工薪酬
    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与企业业
    浅论吉林省国有企业所有权分
    关于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
    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
    浅谈基于知识分享的企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