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           
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时机的把握应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课堂提问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式、追根溯源式、无中生有式、反弹琵琶式、曲径通幽式、由此及彼式等。
  [关键词]课堂;提问;时机;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师放下架子,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往。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师生问答使整堂课形成不断地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设疑提问也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艺术不是体现在如何“教”出观赏性,“教”出新花样;而是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引发学生的思维,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如何使学生从学而无疑走向学中生疑。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让那些充满个性的回答所闪现的创造性火花得以放大,使新的信息得以交流。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疑,向学生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回答各种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就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式的设计作一番探究。
  
  一、善于把握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良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启而不发。一般说来,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
  
  (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荷塘月色》时,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文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联系?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表现出一种自然美、意境美,更显示出作者的人格美。这种开篇设疑提问,不仅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打破了传统的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陈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为上好本堂课开了个好头。
  
  (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
  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相连,不断拓宽知识的内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10万支箭是诸葛亮用计骗来的,而不是借来的,题目应该改为《草船骗箭》”。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立足聋校物理课堂激趣 提高物
    浅析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
    浅谈法理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音乐课
    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
    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科课堂教学
    数学游戏使数学课堂活力无限
    用提问的艺术解决艺术的问题
    巧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优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