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道德流变规律的宏观探析           
关于道德流变规律的宏观探析
文化的繁荣,就在于它生成伊始就处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和激荡之中,正是阿拉伯文化、北非文化和欧洲文化三大传统的交汇,才推动着古希腊、罗马伦理道德文化的发展。不同道德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是一个合乎道德发展规律的善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将自己仅仅局限于本民族单一的道德文化之中,冲不破民族的藩篱,其道德发展的趋向就是恶的,就会使民族道德文化死板、停滞,以至衰萎。另一方面,不同道德文化的交流带给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经济全球化更突显了这种机遇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道德文化的交流中抓住机遇,走出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交流基础上的创新,以创新精神增强自身道德文化的竞争力。道德文化的创新是一个合乎善的发展过程,必然成为每一民族国家道德文化发展的合理选择。 
  作为道德流变的应有规律,交流与创新的具体实现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世界各国、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日趋频繁,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汇集冲撞,使彼此间的道德观乃至道德准则和道德习惯产生出种种差异与不同。而人类共同面临的某些全球性问题,又使彼此间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有可能形成某种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给各民族道德文化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要在全球性的道德文化交流中“趋利避害”,实现交流基础上的创新,还必须科学处理好民族伦理与普世伦理的关系。
  首先,民族伦理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道德的民族独立性与世界普遍性的有机统一。道德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持一个民族道德文化的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对外道德文化交流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否则,外来文化再先进也不能成为民族新文化系统的有机因素。“为我所用”,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必须择善而从,引进对本民族有益的东西。不保持民族伦理的独立性,道德文化的交流将变成混同,最终将葬送本民族的道德文化,使善的动机产生恶的效果。当代一个民族道德文化的生

命力就在于它既能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又能主动适应于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交流与融合中充分地吸收其他民族道德文化中那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每一民族道德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只能是、而且也应该是“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的有机结合,是民族化和世界化的统一。
  其次,普世伦理也不可能排斥多样性的民族伦理,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当今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性发展。一方面,它将使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到空前加强,使各民族国家和各类文化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世界不同文化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同性。这使人类有可能在一些全球性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上达成共识,确立相应的善恶标准。于是普世伦理(也称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这种”以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的价值秩序为基础,以人类基本道德生活、特别是有关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淑世道德问题为基本主题的整合性伦理理念’,⑧也就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多元化基础上的全球化,而不是文化的同质化。所谓文化全球化,就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民族文化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渗透、补充与融合,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不断地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逻辑基础,即文化全球化首先是一个过程,它是各民族文化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所体现出的一种存异求同的客观发展趋势。人类所走向的全球化的新文化格局,应该具有一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分化与统一互动,在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统一性的特征。由此可见,“普世伦理并不否认多元文化的事实,多元的民族文化,不仅不排斥普世伦理,而且还为普世伦理的实现提供文化资源和历史性的文化前提。因为所有民族文化中都有自己的伦理精华,体现出全球伦理的一致性,因此,‘和而不同’就成为普世伦理可能存在的方式。⑨
  参考文献:
  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435、4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第121-122页
  ④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4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⑧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商务印书馆.2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素质教育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学习方
    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
    探讨关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顿方案及
    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
    论关于北京轨道交通投融资问
    关于普通磨具民营企业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