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思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宽了私营经济的经营方式,简化了私营企业的登记手续,“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行业外,原则上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从事生产经营。”1993年5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更多更新更有利的规定。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会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同时还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而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在各行各业中在数量上都居绝对的主体地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以上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回答了理论界热烈讨论和人们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明确提了出来。在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及之后党的各项新的经济政策的鼓舞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相继推出具体政策和措施以扶持、鼓励个私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节”,其发展速度空前迅猛。

  3 从根本上解除思想障碍。个体私营经济迎来二次发展好时机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传统理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只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把他们看成社会主义经济以外的经济力量,难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摆到正确的位置上,而党的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解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0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2005年国务院通过并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并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党的这一系列政策,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环境,使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户业结构由过去流通型、服务型向生产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和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由传统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且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个体户向私营、联营发展;在深化企业改革中通过兼并、租赁、承包、购买等形式与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形式。
  
  二、对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的思考
  
  实践再一次证明,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有制形式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就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生产力不发达,总体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中国所有制形式必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发展。如果只搞单一、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否定、排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就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理应继续鼓励其发展,使其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与微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绩效考
    谈中国画材料改革的可能
    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
    高三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方法的探
    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