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间与群体之间差距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的增长,连续7年不超过5%、2002年最高增长4.8.2000年只增长了2.1%2003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民收人增幅开始卜升,特别是加。4年增长突破6%,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收人增额和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因为同年城镇居民收人增长幅度为7.9%.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再比如,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l: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l:1.53扩大到l: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还比如,国家统计局在即吐年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88年。0.34扩大到2000年的0.41了.出于各方面原因考虑,2003年后再没有做全国性统计.但

据有关专家学者测算,我国2003年基尼系数大致在0.53左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0.4的警戒线。虽然我们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但不能让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益差距太大,使一些利益群体超常规地获得利益,而另一些群众生活的改善却赶不上相应的社会发展进步水平。 
  在这样双重背景交织下,不仅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就是社会稳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面对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面对社会状态的更加开放化,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再不能僵化、死板、刚性地“控制”.更不能一言堂地“命令”,而是要科学、有机、柔性地“整合”.要讲“协调”与“协商”,这就是和谐社会的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具体的。就现阶段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所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一重大决定和重大举措恰逢其时,对于我们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更不会一跳而就,需要我们多方面努力和准备。就目前来说,至少有确立社会目标、进行利益分析、施制度安排、着手意识培育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确立既具中国特色又蕴现代内涵的“社会目标”
  “社会目标”主要是解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社会中的社会政治地位问题。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要以公正为核心。一个能为全社会认可的社会目标是最基本的.在这个社会目标中,每个阶层都能找到自己相应的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及其他。所以,这个社会目标在设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普遍利益,能发挥各个阶层最大的积极性。不应该有优势集团无偿地享有改革与发展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更不能让某一阶层或群体无休止地承担改革的代价或社会转型的代价。这个社会目标应该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在坚持效率前提下,高度重视分配公平对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
  这个目标应是具中国特色的,即尊重历史的延续,尊重现实的必须。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决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农联盟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保障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地位;这个目标又应是蕴含现代内涵的,时代的变迁,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各种临时性的政策上,知识阶层的地位应该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目标设计中得到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目标的确立要实事求是,应该是可持续的。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推进改革的大方略,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积极性,各项政策的设计大都遵循让利分权的思路,使得几乎全部或至少绝大部分社会民众都充分享受了改革的收益,因此,整个社会对改革的期望值较高,似乎只要一进行改革,整个社会的层次就会自然得到提高,社会民众的生活境遇就会自然得到改善。结果众多的问题积累遗留下来,改革的边际收益开始明显下降,于是有了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的说法。
  (二)进行既能直面现实又具科学理性的“利益分析”
  “利益分析”是解决社会各个阶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业设
    浅析社会文化在当代时装摄影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渊源
    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思潮的社会
    法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