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我国新财经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论我国新财经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公信力。
  以公信力为本,是一家严肃的新闻媒体坚持新闻原则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在一个正走向媒体市场化的浮躁时期,这种选择常常难以坚持。在2003年进行的全国经济类报纸影响力公信力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是《21世纪经济报道》;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经济日报》;最具成长性的报纸是《经济观察报》。④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影响力虽然上去了,但公信力不强也成为其缺点之一,在盲目强调冲击力和煽动性的状况下,加上出版周期的缩短,其新闻的准确性也大打了折扣,2005年间也有过几次传言,说其因新闻报道而产生了官司。⑤

  新财经报纸要树立自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未来主流的新财经报纸必须更为接近权威信息来源,只有接近权威信息来源,才能确保自己提供的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目前,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业内人士透露”、“知情人士透露”、“据悉”、“消息人士透露”等类似语言充斥在新财经报纸的新闻报道中,这样的语言的使用,往往会给读者造成一种迷雾重重、不足以信赖的感觉。新财经报纸要树立公信力和权威性,应该尽量避免此类语言,同时,对自己的信息来源要注明出处。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其次,未来主流的新财经报纸必须依托强大的研究力量,为读者提供投资或工作的财经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目前,很多读者在阅读一份财经报纸的时候是期望获得对自己理财和投资有帮助的文章的,同时,还希望报纸尽可能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和观点。这就要求新财经报纸依靠自身强大的研究力量为读者提供对新闻事件全面准确的分析以及对 发展 趋势具有很高准确性的预测。
  
   四、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体制,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打造制度保障
  
  一家具有强势竞争力的 企业 ,必须有一套完善成熟的管理体制,并注重机制的创新。对于一家媒体而言也是如此。机制创新是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传媒必须参照 现代 企业制度、遵循媒体发展 规律 对传媒集团进行制度创新,真正走向产业化道路。
   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是媒体强势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财经》的管理体制对于我国新财经报纸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作为目前国内最受读者欢迎的财经报刊之一,《财经》一开始就实行严格的采编与经营完全分开的体制,由主办方“联办系”进行独立的广告和发行运作。实行采编权与经营权的分开,不仅能够保证内容编辑的独立性,也有利于防止资本力量与采编系统的冲突。在围绕 中国 股市是否蜕变成“赌市”的大辩论中,《财经》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股市中种种劣迹,直言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严重,发问批驳“赌市”的观点。《财经》与《证券市场周刊》虽同属一个“东家”,同在泛利大厦办公,在辩论中却分处两个阵营,观点泾渭分明,可以看作是采编与经营分开所带来的独特景观。
   作为财经类报纸,需要经常发挥对 经济 领域的舆论监督作用,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这可能会造成报纸舆论监督与广告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充分体现报纸的独立理念,也为了增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现经营权与采编权的分开,从体制上对强势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予以保证。
  
   五、建立合理 科学 的用人机制,延伸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力
  
   媒介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由诸多要素构成,但其中其根本作用的还是人才。无论是品牌的树理、公信力的确立还是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最终都不能离开人的因素。
  新财经报纸目前的新闻报道人才是极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人才对于报纸更显难能可贵的,同时,在新财经报纸日报化发展的进程中,为树立报纸的品牌优势,对名记者的需求更是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新财经报纸不惜高薪聘用人才的原因。
   另外,在分工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团队的协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财经报纸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争取到雄厚的人力资源以及优秀的协作团队,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后续培养,要经常加强现有记者的学习以及培训等。
  
  注释
  
  沈正赋:《传媒核心竞争力及其影响要素解读》,《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4期。
  孙剑波:《解析〈经济观察报〉的品牌之道》,传媒观察网,2002年9月10日。
  王首程:《报业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征》,《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1期。
  吴飞编:《传媒竞争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69页。
  夏娟:《2005年财经纸媒管窥》,《今传媒》,2006年第1期。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页。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浅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司法制度
    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研究状况评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
    浅谈我国会计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完善
    我国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
    探析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
    试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浅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