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全程教育学习简论           
全程教育学习简论
  摘 要: 文章尝试对全程 教育 的定义与特征等给予一定的阐述,并就全程教育学习的途径及如何实现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作了一定探讨。指出教育纵向上贯穿于人的一生,横向上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是全程、全面、开放、社会化的活动,我们应善于发现和挖掘社会上的有形和无形的知识,并吸收、内化,以至创新。 
   关键词: 全程教育;特征;途径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背景:随着社会的 发展 ,教育的振兴,社会各方面对教育地位、教育功能的认识正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在1921年就已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美国心 理学 家艾伯特.班都拉(Albert Bandura,1925—)又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行为和人三种变量交互作用决定的,并提出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替的知识 经济 的时代,又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持续的、不间断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学习和教育已贯穿人的一生,学习能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正是基于以上观点,笔者提出如下全程教育的概念。 
   
   一、全程教育的界定 
   
  所谓全程教育,是指教育贯穿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和每一个受教育者成长过程的始终,是人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具体地说在纵向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实现时间、人与教育的整合;在横向上,教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的整合,是教育与活动融合,实现空间、人与教育的融合。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实现人、教育、生活、 自然 、社会的一体化。即人与周围环境的交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贯穿于人的生产与实践等一切活动中,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社会中的教育,是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教育。其内容是可以使用文字、语言,或其它任何有形的介质传递的有形知识与无法使用文字、语言,或其它任何有形介质传递的已知的或未知的无形知识。社会上,知识无所不在,却没有固定形式,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关键在于个人如何发掘和吸收。只要有人类活动,教育与学习无处不在,只不过体现在隐性和显性特性上,有时教育不为自己所察觉,潜移默化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发生变化。 
   
   二、全程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的全程性。即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已经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位成员一生都是学习者,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是学习在活动过程中的全程性,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 
  (二)教育的全民性。所有成员都是学习者,不学则退。 
  (三)教育的全面性。因教育的全程性,学习资源是全面的,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学习结果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四)教育的双向性。在功能上,因环境的不同,教育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人为的教育应该施加在对人有积极的影响一方。在对象上,教育活动不是单方、单向式的,而是双方、双向式的活动,教育系统中双方的活动是双向互动的,各以对方的活动来调节自身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 
  (五)教育的自主性与自动性。只要人跟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有联系,处在刺激环境潜在的结构下,并能对这种结构作出反应,就能自然的受到教育,教育具有自动性,即人们在没有意识努力去发现某些规则或结构的情况下,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反之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社会,每一人需要主动接受教育,变被动的、自然的教育为主动的、人为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 
   
   三、全程教育学习的途径 
   
  教育是系统,也是 网络 ,是一个网络系统。教育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学校中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是养成教育;工作中教育主要体现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终身性和一体化;生活中的教育主要体现教育多样性;社会学习具有间接性;社区教育表现教育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性。 
   
  (一)学校中的教育 
  学校中的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校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青少年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在学校中学习,学校在青少年儿童和成人学习中均发挥着独特作用:其一,学校能依据确定好的计划和目标,按照社会和学习者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习者施加影响。有完整的全程教育课程体系。其二,学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能根据人的身心特点,高效率地进行因材施教。其三,学校有专门的教学媒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它们能更好地满足人的多种学习要求。其四,学校一般采用多层次、多结构的办学形式,这既能适应人接受初等、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层次性需求,也能为成人提供业余、半脱产和全脱产等多种学习形式。最后,学校能对其它机构的教育如 企业 教育和社区教育起到带动和协调作用。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真正能产生核心竞争力,使你与众不同的,在于进入社会后无形知识的累积。 
   
  (二)工作中的教育 
  工作是多数成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工作中是知识的运用过程,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过程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论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
    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
    素质教育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钟情于素质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
    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完善
    绘画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
    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