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全程教育学习简论           
全程教育学习简论
,但在工作中是成人仍在继续学习着,工作的过程也是实践反馈于理论的过程。在工作中除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人的影响等一些隐性学习外,还接受一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显性学习,其方式有三:长辈对晚辈的指导,这是最有效的教育;其次是在工作上有所需要,自我学习;再其次是培训学习。其内容包括进行认知学习,掌握工作知识与技能,并及时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与更新;了解社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期望、限制与要求,内化职业规范;学会处理工作单位中的种种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等。如新型教师的成长,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和技术运用功底,而且工作中在不断遇到新问题情境下,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恪守教师工作的性质、责任与道德良心。教师除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学习,还通过观摩别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或接触学校的教育传统习俗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设计,以充实教学生活,丰富教学体验,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因此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更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学习者,在“行动中认识并反思”。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反复过程中确立和形成正确理念与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生活中的教育 
  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各种关系的现实生活世界,还包含各种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及未来的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和个体内心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可以提供课程资源、课堂知识的应用对象、实践活动的场景、体验与反思的材料等。如果离开生活,教育便失去吸引力,学习也容易出现无法联系实际、内化程度低、掌握程度不牢等问题。学习是 现代 社会每一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不能与积极的生活世界相隔离,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做”来实现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做,将来的社会就是“从做中学的社会”。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增长见识。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学习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体验中学习,强调个体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在生活教育中我们强调:(1)努力调动已有的经验。(2)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模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这种“准生活”模拟中学习。通过将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个体生活成为学生的教育,通过个体在管理、参与活动、走向社会的生活体验中,接受生活的教育,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闲暇中的教育 
  闲暇从字面上理解即工作之余,广义的闲暇教育即在闲暇时间内自然和不自然进行的增进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闲暇教育,主要指学校的闲暇教育,它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整体的部分。闲暇教育包括下列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信仰道德教育、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健身运动、参观游览、人际交往等。适当利用闲暇时间,持久、有序、灵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校内外活动,如远足、郊游、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联欢、聚会、夏令营、冬令营、团日、队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休息、调节,在活动中充实、发展,在活动中陶冶和升华。报刊、电视要为青少年闲暇生活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公共场馆(如 体育 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宫、少年宫、青年宫)要积极发挥作用,讲究社会效益,多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形成社区教育网络,定期开展富有时代特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闲暇教育活动。 
   
  (五)社区中的教育 
  教育功能是社区的重要功能,一般而言,社区及其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性。其中,全员性是指社区及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社区的全体成员,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教育之中;全程性是指社区及其教育对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社区实施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全方位性则指社区从各角度、各侧面和各层次对每一个成员进行教育。由此可见,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对居民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但学校教育往往是封闭式的,由于没有有效的与社会的沟通系统,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加强和改进教育,必须把学校的素质教育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这一平台,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统一。我们也可发挥学校在社区建设中的人才、思想、文化高地的作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服务,使学校文化向社会辐射,形成有利于与社区、居民的双向沟通的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实现社区教育途径一般有:第一,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及其它文化设施向所属社区的居民开放,学校利用其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提高居民素质。第二,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其辖域内的图书馆、俱乐部等设施,或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居民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社区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创办各种类型的社区学院,为居民提供职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等教育活动。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六)社会 教育  
  直接参与和体验固然是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我们不可能事事参与、事必躬亲。班都拉认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这就是说,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是受到强化还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应并亲自体验其结果,也可以学习,这就是社会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习是间接的,它发生在对他人行为地观察中。社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使之具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
    论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
    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
    素质教育要以思想道德素质教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钟情于素质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
    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完善
    绘画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
    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