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及其路径           
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及其路径
   论文 摘要: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序、存储和应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过程。隐性知识从“前知识”和“潜知识”状态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尤为重要。因此,从建立环境友好型图书馆、建设多向性的知识流系统、深度加工图书信息、策划应用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转化
  图书馆作为当代社会的记忆装置与 历史 文明的传承载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知识的集散地。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在引入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实践方面,正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序、存储和应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与应用的研究,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界
  1.1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是有形的、可视的,给人以经验直觉的知识存在形态,多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形式存在于书籍、磁盘、光盘或其他形式的数据库中的知识,主要特点是客观性、物质性、可编码性。显性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功能上,就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和 网络 虚拟资源馆藏化。其手段和目的是通过传统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文本的全文数字化,使已经形成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1.2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管理隐性知识实际上是对“前知识状态”的某种认知,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工作程序或某种情景中的经验直觉的知识形态。因其处于“前知识”状态,故拥有者不易表达,利用者不易获取。它和显性知识的分界表现在非客观化、非物质化和无序化。隐性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拥有者的某种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判断、捕捉,使隐性知识得以表现,使其价值得到确认,并进一步成为可以共享的文化资源。

  2图书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构成要素和双向潜藏
  2.1隐性知识的构成要素隐性知识作为一种不能用系统的、编码的语言加以客观表现的“前知识”,是已有知识的次生态。从心 理学 角度讲,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与客体长期互相作用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环境的潜在性判断、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自身需要的体悟。这种判断、感知和体悟皆属于主体的实践和经验,因而隐性知识包含认知、情感、信仰、经验等要素。根据隐性知识所从属和表现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个人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
  2.2图书馆管理中的集体隐性知识主要指图书馆的历史文脉、文化传承。图书馆长期形成的社会声誉、馆风,用户利用图书馆所激发的学风,各类馆内工作者在处理与图书管理、流通相关问题时的共同经验,长期约定俗成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与读者之间进行知识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对图书需求的敏感性及对图书价值的判断力,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力和亲和力………。所有这些都属于图书馆的集体隐性知识。
  2.3图书馆管理中的个人隐性知识包括馆员隐性知识和用户隐性知识。馆员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基于馆员的学历和学习兴趣而形成的知识结构,基于馆员的价值观和生活阅历而形成的思维模式,馆员的道德理想和信念而形成的人格特征,馆员的社会交往和性情特点而形成的人际关系,馆员的才学和经验而形成的处理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基于馆员的思维视野和知识水平而形成的接受新知的取向志趣。
  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在图书馆知识管理问题的讨论中,往往只注意和提及“馆员隐性知识”,而忽视了用户(读者)的隐性知识。它包括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理想、专业兴趣、专业水平、思维兴奋点,可能形成的学术或知识建构,以及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水平和利用能力,长期的阅读习惯和目前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 文献 的了解和对环境的感受,与图书馆员的交流与协调程度。总之,图书馆管理中的个人隐性知识呈现双向潜藏的态势,它们和集体隐性知识一起,构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3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价值
  与一般管理不同,知识管理在理念上有两大支撑。一是认为管理的过程正是知识创造、知识表达、知识应用和知识传递的过程,二是相信“归根结底,发达国家的 经济 繁荣和最后的存活,越来越依赖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种理念的实现,与隐性知识的利用关系密切。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知识的价值在于创新,而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隐性知识虽然是一种“前知识”状态,但它同样源于实践,包含了认识主体对各种问题出现及对问题演化过程中的许多感悟和直觉,包含着丰富的思考、判断的萌芽。思维的萌芽一旦成长,感悟和直觉一旦被激活和提炼,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机制,在不同的主体间交流和共享,就会显化乃至明晰,产生新知识,引导出解决问题的积极倾向。在知识 经济 社会,只有不断创新知识,才能产生新的 发展 力量,促进社会进步。知识管理正是要对各种“知识资产”进行适应发展需要的创新,其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具有难以预料的极大潜力。就图书馆管理来说,个人隐性知识的用户(读者)部分提供知识需求、知识期待,而馆员部分则提供对应的优质服务,以信息链建立知识链,支持和促进知识创新。集体隐性知识,则可以在支持和促进知识创新中创造人文氛围,使知识型服务更有层次,更为稳定、持久。因此,如果缺少对隐性知识的发掘, 现代 图书馆管理便失去了服务的动能和发展的推力。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将越来越成为从简单 文献 推送提供式的服务向高层次服务转变的途径,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图书馆存在价值的体现和证明。
  4隐性知识由“潜在”向“显性”转化
  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使其向显性知识转化。隐性知识是一种“前知识”或“潜知识”。它的潜藏性、模糊性、无序性的特点决定了要实现其价值,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学习方
    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
    探讨关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顿方案及
    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
    论关于北京轨道交通投融资问
    关于普通磨具民营企业提高效
    关于胶原蛋白在造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