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 现代 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在高校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美国 教育 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环境也就没有教育。他指出:“所谓环境,不仅仅指个人周围的环境,更主要的是指能促进或阻碍人的某种活动的情境”。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最恰当的方法莫过于为他提供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智慧、充满友爱和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就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是富有育人情景的物理环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例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图书馆、阅览室、文体器材的配备、实验仪器的装配、整洁的后勤装备等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行为主体共持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校园制度文化,又称规范文化,指学校的共同制度和独有制度,如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管理制度和模式、规章条例、群体行为规范、传统习惯、典礼仪式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则。
  校园文化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就道德教育而言,文化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因为道德观念和价值方式是文化的内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类,精神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一种文化所包含的道德选择及判断,因而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类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以德治世的过程,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塑造人德功能。因此,要实现道德教育就不能离开文化,更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所以,对一所学校而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 体育 、 艺术 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应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趋向,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应该成为最好的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德育乃至高校的生存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价值引导功能。当代大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模糊性、摇摆性甚至错位。在有些学生价值取向错位的情形下,校园文化的积极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龙头,与其他相关学科相配合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一些 科学 家、英雄模范、劳动模范事迹出发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通过课内课外一系列活动,使社会价值的要求对学生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内化效果。
  2.扬弃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的精华沉淀。这种校园文化一旦在校园内确定后,反过来也就对异质文化具有排斥功能。不可否认,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确有一些大学生在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着对武侠传奇等消闲文化、虚无宿命等灰色文化、庸俗低级等下流文化的偏斜倾向,存在着对采用现代手段的各种游戏的迷恋倾向。如果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充实、占领他们,毋须置疑,这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对他们的侵蚀。

  3.陶冶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对学校群体有独特的魅力。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正说明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一个人置身于整洁优美的校园、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浸染于充满规范与朝气的精神氛围时,怎能不使人的心灵受到净化、心态得到优化、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产生激励情感呢?我们要加强课外文化建设,开展的活动必须活泼、生动、多样。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4.凝聚归向功能。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个大磁场,能够对校园个体成员产生吸引力、向心力,排斥离心情绪。校园文化的这种凝聚归向特性,主要是通过借助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和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纽带,去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去唤起、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实现生活中,我们不难感到:学风、班风、教风、校风、校训建设得好的学校,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情感的相互归向和依赖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反之,就会产生离心态势。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来凝聚归向学校成员的情感意识,是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替代的。一所高校,如果校训充满哲理的“神示”和 科学 的启迪,那么,它就可以向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层层辐射,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充满辩证色彩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
    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
    高校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试论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问题
    试论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相关
    浅谈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
    试论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
    浅议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