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议的积极意义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议的积极意义
响。中国先哲十分重视道德价值,特别强调人格修养,条尚气节,强调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主张的“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最高价值,宜扬崇尚公利。汉代的董仲舒也宜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生我所歌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正是这些对人生价值真谛的剖析,造就了千千万万刚直不阿,浩然正气的仁人志士;正是这些祟高的道德追求,铸造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完善,它包含着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实现白己的人生价值的主张。如何塑造祟高的人格,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为仁义道德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经典表述。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从“仁”出发去爱人,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互相亲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墨子则主张“兼爱”,兼即不分你我,视人如己,正所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不分贵贱亲疏地去爱一切人。
  儒家的教育思想始终把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当作一个认识实践升华的过程。孔子说:“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即改造思想,使自己主观世界达到社会、国家所需的思想道德水平。“修身”则是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重视从思想上、根本上、实践中的提高与升华。人文精神指引、激励着大学生成长和成才,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作用。
  历史是不能割断、不能忘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不能够摒弃的,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不但对过去,而且对现在,以至未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府作为培养天之骄子、社会之栋梁的精英汇聚之地,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使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得以传承,以德为本、仁爱兼爱的人文精神得以千古流传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