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利用劳动价值论深化对科学劳动的认识研究           
利用劳动价值论深化对科学劳动的认识研究
多价值。三是为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创造条件。
  前两方面较好说明,第三方面利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企业在本行中率先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使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个别价值小于社会平均价值,获得一般企业不能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来自本企业劳动者做的更多的劳动,而是由于采用了高科技成果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社会平均水平以上。超额剩余价值会维持一段时间,直到同行业其他企业效仿进行科技创新使整个行业的生产率重新回到统一。
  追求超额利润使得企业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进行科技研发,而整个行业所有企业的同时科技研发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国十七大提出倡导科研的“创新型国家”新型发展战略正是希望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拉动产业升级。
  
  4 总结
  本文利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科技产品以及科学劳动进行了分析,更加深入的理解了作为一个劳动产品非物质化,劳动性质复杂化,劳动力人才的特殊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要素。通过分析修正了一些以往学者的论述的错误,指出科技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是科学劳动。
  而通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式,更加清晰了技术要素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理解到了我国目前施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必要。并且针对讨论了科学技术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提法进行了对科技产品价值的量化,可以给我国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制度中对科研人员的收入报酬的分配执行上一个参考思路。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0月,37页.
  [2] 汤益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政策的演进,理论视野,2004年第一期,20页.
  [3] 吉宏,刘静,杨太康,生产力视角下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理论分析,求实,2008年10月,33页.
  [4] 赵学清,劳动与劳动价值新论,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10月,11页.
  [5] 卢希悦,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的巨大源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27页.
  [6]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5-16页.
  [7] 刘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法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轨道交通工程中利用竖井施工
    试论利用新型纤维形态分析仪
    浅谈如何利用EDA软件提高电子
    高效利用塑料助剂推动塑料加
    利用小电流检测动力电缆的接
    对于不签劳动合同赔偿的法律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
    我国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
    利用流行音乐 提高音乐欣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