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历史根源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有必要研究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即分析它产生于怎样的需要,又是在哪些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
  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自身发展的产物。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社会主义体制危机要求社会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采取新的理论与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
  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主义体制性危机包括两个部分:内部体制的危机,即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体制的危机,即各社会主义国家、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相互关系的危机,或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体制的危机。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体制与外部体制是互为表里,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早在1948年发生的苏南冲突,就是社会主义体制出现危机的最初征兆。此后,社会主义体制性危机不断发展和深化,大致可划分为三次:第一次危机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叶,其标志是波匈事件和中苏论战,最后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第二次危机从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至80年代中叶,其标志是中国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