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谢琳《太古遗音》琴谱析微           
谢琳《太古遗音》琴谱析微
。此外,左手多用大指、无名指弹奏泛音和按音,中指与食指则用得很少,特别是由内向外的顺序弹奏时,常用“勾”指来完成,这与一般琴谱不太相同。
  (5) 琴谱中用得最多的是十、九、七徽位,其次是五徽和四徽位,一些少用的如八徽、八徽半、六徽、六徽半、五徽半、二徽、一徽等徽位音的运用,起到了变换旋律色彩的作用。
  3、旋律分析
  对曲谱旋律的分析必须结合具体的琴歌译谱,笔者在时间和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将谢谱中21首琴歌的曲谱初步译出以作研究(此略),并分析如下:
  
   通过分析这些曲谱的主要旋律,从中可以发现谢琳在琴歌音乐处理上的某些风格特色:
  (1)在使用音列方面,以“1”为主音的最多,达14曲。显然,使用以“1”为主音的音列是谢谱琴歌的主流。
  (2)琴谱既有“一段体”、“二段体”结构篇幅较小的琴歌,又有“多段体”结构篇幅长大的琴歌,个别琴歌如《客窗夜话》、《阳关曲》、《亚圣操》等的曲式结构还近似于西乐的“回旋曲式”,体现了谢谱琴歌在曲式结构上多样化趋势。
  (3)喜欢使用“重叠”的手法发展旋律,或“叠句”或“叠音”或“加花”,使“多段体”、“多主题”的琴曲具有“变中求同”的效果。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琴歌在演奏手法上变化不多,在弹奏技术上难度不大,但曲谱注重音乐为歌词服务,注重“变”与“同”的平衡处理,如歌词相同时就曲调不同(《南风歌》、《阳关曲》),歌词与曲调都不同时就设计同一段落或同一音调的间断重复(《亚圣操》、《客窗夜话》),“一段式”的短小琴歌就运用旋律上的“叠音”手法等。此外,“变音”和“多主题”的运用使一字对一音的单一的琴歌形式获得了实质上的变化空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