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谢琳《太古遗音》琴谱析微           
谢琳《太古遗音》琴谱析微
因此,这些琴歌虽“短小”却“精悍”,尤其是在唐宋以来器乐化琴乐强大的发展势头之下,它们能够生存至今已足以体现其艺术价值。
  
  结 语
  
  经过前面的介绍和分析,我们看到谢谱与前代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1.谢谱琴歌解题大量引用了来自《琴操》、《古今乐录》、《琴论》、《琴集》等8部音乐古籍和《明妃传》、《宋史》等史类书籍中的文字。
  2.琴歌定弦继承了唐、宋以来古琴曲以正调定弦为主的传统。
  3.“以词为主、以曲为辅”的琴歌形式是先秦以来琴歌传统的鲜明体现。
  4.琴歌段落用句点来划分,这是对唐代以来琴谱形式的继承。
  5.“对起”指法的大量运用是对宋代以来古琴传统的继承。
  同时,与一些早期或同时期的琴谱相比,谢谱还有一些独特之处,诸如它的琴歌排序依据解题所透露的时间而非琴调,它的琴歌歌词使用叠加组合形式的多体诗等,这些透露出它有着不同一般的渊源。此外,琴谱中诸琴歌真的就产生于谢琳所划分的时期吗?所谓“太古遗音”之“古”又会是何时呢?可参见笔者另文详述。B17
  写到这里,不禁令人对琴歌的兴衰感触良多:一首琴歌经过曲、词的创作到最终完成可能要历经数年乃至数代,在成为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结晶的同时,琴歌艺术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条支流,孕育着中华文明。许多年过去了,琴歌逐渐开始被世人忽视,大量承载着文明、承载着历史的琴歌在以比创造它们要快得多的速度消失,这实在是一大憾事。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古怨》由宋代文人姜夔创作(公元1202年),《开指黄莺吟》作者不详,最早被收录于宋代陈元靓编辑的《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公元1269年)中。
  ②《明史》卷二八六:“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人,南京兵部尚书信子也。”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第一版第7343页。又《钦定四库全书》集部1252、1253册载有其著作《篁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没有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