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品战略竞争优势分析 |
|
|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企业在某一互补品的获利越来越少,所以企业愿意将这部分互补品让渡给别的企业生产。这里的典型案例是苹果公司和它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这种战略的企业非常少,因为它对企业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必须需要拥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独特稳定的市场地位,并且它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种战略往往在于企业没有办法兼顾诸多互补品,所以将这部分价值让渡给其他企业。当然这种情况下,提供互补品的企业对于主体企业的依赖性非常大,因为它的需求来自主体企业的需求。而选择这种战略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好的机制来控制提供互补品的企业,并且要保持主体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互补品也能保持一定的活力。无论如何,细节决定成败。 4)互补品由他人生产,也供他人销售 随着产业的成熟化以及各种标准的建立,接口的兼容性问题也越来越容易解决。于是,合格的供方就出现了,他们开始提供各种企业所需的互补品。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互补品形式。选择这种战略的企业能够专心于核心产品的生产,只需要从供方那里购买需要的互补品。供方往往能提供物美价廉的互补品。当互补品生产者,(其他企业)集聚力量与需要生产的那些互补品时,它往往能获取低成本或者使产品差异化。这里比较好的例子是肯德基和百事可乐。肯德基将饮料的一部分让给百事提供,使其产品组合增加价值。在强大、能干消费者的行业,这种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加强。理智的消费者倾向与购买能给自己带来最大价值的产品组合,这种砍价的趋势迫使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产品,而将一些互补品让渡给其他专业生产商。 中国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1]李善民,曾昭灶质量差异化与产品互补型企业兼并问题,管理科学学报2003,12:54-60 [2]翁逸群,陈宏民,蔡来兴企业“优势互补”并购的动因及后果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1:18-26 [3]周俊,关于互补品战略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8:84-91 [4]项保华,李庆华波特模型及其改进,中国工业经济,1999,11:63-67 [5]项保华,战略与环境:五力竞争还是六力互动,北大商业评论2005,11:31-35 [6]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M]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
|
|
上一个论文: 对逻辑学根本原则的反思及对策 下一个论文: 生产与运作战略竞争优势获取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