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的感性活动”的“逻辑学”何以可能           
“人的感性活动”的“逻辑学”何以可能
。其中“思想”与“现实”、“范畴”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核心。在黑格尔那里,思想范畴是主体和实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表现为“思想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运动过程”,即概念范畴由“抽象的同一性”逐次地升华到“具体同一性”的运动序列。黑格尔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是抽象虚假的,但其深刻之处在于,以概念辩证法的方式洞见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性必然促使其走向自我的反面;商品交换原则的“同一性”构成了全部社会生活的根本模式,现实的人正在受一只无形之手的操纵或役使。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即人们正在处于受“抽象的统治”的状态。由此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视野,通过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的“人体解剖”,以及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特殊的以太”的批判,揭示了历史是“感性的人的活动”的历史,人的历史性生成——从“原始的丰富性”到“自由个性”——构成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如此看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资本”章中所提出的那个著名的人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决不是依照历史编纂学的尺度所进行的“历史分期”,而是围绕人与人的现实历史关系,分析人从带有美感假象的“原始的丰富性”如何生成“独立性”,以及最终实现“自由个性”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我们发觉这亦是马克思早期“人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的观点以及“有个性的个人”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冷人的同学和老师
    冷翻人的经典小笑话
    从教育体制谈犹太人的创造心
    美国人的感恩节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病人
    吕燕霞:没有鲜花的感恩节
    试论西方文化视域下人的主体
    做人的差别可真大呀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司
    浅析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