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调性合唱作品的音色音量 |
|
|
和的高音和优美的中音,所以,不用大而强的音量,就能够十分突出,伴奏的和声音型是辅助性的,所以应稍弱一些,但演唱时一定要短而又有弹性感。 其中一个声部是主旋律,而另一个声部是辅助性和伴随性的旋律。它完全与主旋律同起伏,多数情况下与主旋律节奏一致,进行方向也相同,有时也出现反向进行。辅助性的声部不能压倒主旋律,无论音色音量都应适应主旋律的要求。 例如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改编的主调性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其主旋律热情而活跃,表现了草原牧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欢乐情境。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女中音是辅助性的旋律,两个声部的音色音量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两个声部用同样的力度来唱,但由于女高音在音高音色方面所处的地位,所以仍然能够清晰的突显出来;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可以把辅助性的女中音用稍弱的力度来唱,以便主旋律更突出更明显。只要能体现和表达主题思想,这两种音色音量的处理变化都是行之有效的,而男声的衬调“咪”,要轻快而有弹性,节奏准确,跳度适度,恰似手鼓的鸣响一样,演唱时,要控制好速度,谨防越唱越快。 论文联盟* 这种写法的主调音乐,副旋律的声部完全是起一种丰富表现力的作用。有时,飘动于主旋律之上,有时在内声部作对比或者模仿,这种装饰的旋律很动听,进行幅度较大,有自己的旋律动势,但它仍是陪衬的声部,所以应时时注意退让。 例如主调性混声合唱《娄山关》,女高音及第二男高音声部是主旋律声部,男低音及第二女高音是和声性声部,伴随着主要声部。旋律生动,坚定而稳健,生动的刻画了红军跨过雄关险道的无坚不摧的雄姿。第一男高音与女中音是装饰性的旋律,飘动于主旋律之上,旋律动听起伏较大,充分体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用抒情的连音唱法,演唱时要注意音色音量的退让,不能盖过主旋律声部。 掌握了上述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的各种织体写法的原则,就能按照具体情况给各个声部以恰当合理的安排,这种极细微的差别处理,会给合唱作品的演唱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我们在演唱具体主词性合唱作品时,在音色音量的处理呈现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