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类正义感与司法制度的起源           
人类正义感与司法制度的起源
车”。
  公共品博弈和“搭便车”行为具有极其精炼的概括性,它几乎可以涵盖人类社会和公共生活的所有内容及其内在矛盾。比如,一个人可以以“我不需要”为理由拒绝为单元的保安门付费,尽管他知道保安门一旦安装他同样可以享受其益处。或者,我们可以把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驾车者,看作是一种对公共交通安全的贡献。更一般的,一个偷逃税款的人,仍然会享受国家为其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及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则可以视作各国政府之间就环境保护而展开的一场公共品博弈。
  从表面上看,“搭便车”只是一种利用公共品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企图“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机会主义行为;但从本质上看,它却是一种不正当、不公正或被我们称作“非义”的行为,因为这一行为会直接造成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损害,并且是在当事人明确知道这一后果的前提下被施行的。因此,如果将这一行为扩展,其极端表现甚至可以包括以诈骗、偷盗、抢劫、谋杀等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刑事犯罪和一切反社会行为。正因为如此,对公共品博弈和“搭便车”问题的研究才会引起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公共品博弈及其派生的“搭便车”行为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深刻矛盾。经济学曾经假设,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动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甚至乐观地认为,在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这就是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晚年的斯密却对他自己的这一论断产生了怀疑。可参见罗卫东2006年的相关研究”)。但是,在公共品博弈过程中,我们却无法回避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在利益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无法消弭的矛盾和对立。
  根据公共品博弈的性质,如果每个人都对公共品建设做出贡献,这些贡献经过放大后,无疑可以达到整体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问题在于,如果其中某个参加者不做贡献却仍然可以分享公共收益,他个人的净收益却大于做出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体育运动中人类身体行为的哲
    追溯人类起源
    “交通运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
    正义的自然法理学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
    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
    正义,法理学中的永存话题
    马克思开创了追求公平正义的
    人工智能宇宙飞船可取代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