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灾民文化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灾民文化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众性社会组织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恢复和构建各类受灾群众的社会组织,从而扩大受灾群众的社会网络。
  联结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构建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的关系体系是拓展和深化受灾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体系的又一重要路径。安置社区是政府为了安置受灾群众而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大体上可区分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和过渡性安置社区,过渡性安置社区是受灾群众从安置走向永久居住的中间环节。因此,对受灾群众而言,安置社区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社区环境,而安置社区又具有过渡性、环境退化、生活问题多、居民异质、困难多样等特点,这使受灾群众的社区认同和社区归属感难以建立起来,从而影响受灾群众与社会正式组织的联结。为此,需要联结受灾群众和安置社区,构建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往,我们对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的联结问题并不重视,大多采取了任其自然的方式,这使受灾群众与社区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带来许多危及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的联结问题对于灾后社会重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种联结直接涉及受灾群众的生存和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对这二者的联结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联结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还涉及众多其他方面,包括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环境的关系,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中外来援助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本身的关系,等等。因此,构建受灾群众与安置社区联结的路径也具有多样性,其中,信息网络的建设、安置社区管理部门与受灾群众的沟通、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安置社区环境管理等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运用专业方法将受灾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邻里范围拓展为社区范围,也是拓展和深化受灾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体系的重要路径。这包括运用各种方法拓展邻里的空间范围,由邻里到“巷巷”,由“巷巷”到“巷巷”之间,等等,也包括通过各种专业方法实现受灾群众之间的深度认识等路径。
  在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灾民文化中正负两个方面的因素必然会出现相互冲突,此时,利用这种冲突,构建积极的文化氛围,是改变灾民文化中负面因素的重要路径。这包括宣传、组织受灾群众讨论并运用灾民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抑制负面因素等路径。
  总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天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
    新唯物主义主旨的文化社会学
    新唯物主义主旨的文化社会学
    文化与社会主义
    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流量研究
    文化遗产:成也申报,败也申
    中国影视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略论回族文物的伊斯兰文化特
    白亮诚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
    白亮诚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