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下的和谐个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下的和谐个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下的和谐个体探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本质属性出发,逐步提出和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论文联盟www.LWlm.Com“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问题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只有培养出和谐的个体,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
  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双方互为作用、相互影响。人的生存发展首先是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存在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通过人的劳动建立起来的,人又是自然的改造主体。
  其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先于人的存在。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茫茫宇宙空间中的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相对于人类来说,她具有本原、基础的性质,是人类的母亲。约46亿年以前,原始地球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经过漫长的进化、演变,在地球内部形成了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在地球外部形成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部分。特别是生物圈的出现, 标志着地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级的阶段。据生物学家统计,生物圈中已查明的生物约有250万种,其中动物约200万种,植物约34万种,微生物约37万种。这样,生物圈就与地表的三个无机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态环境的巨系统。[1]马克思在理解人的概念时首先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量的人。”[2](P167)因此,人必须在自然界中进行自己对象性的活动,按照自然规律展开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生活,才能使自己在自然界中拥有自己的确定地位。
  其二,人是自然的改造者。在整个自然界中,其物质层次是多样而复杂的,人类是其最高层次。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马克思一再说人是主体。通过劳动实践,人成了改造自然的实践主体,把自然界作为他认识和活动的客体。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原因探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多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高校生态
    马克思主义舆论监督原则中国
    党内表达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
    关于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认识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及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资源思想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现
    浅议马克思关于财富逻辑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