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代中国哲学2           
当代中国哲学2
。]。也正因此故,虽然不同的哲学形态,其思想路径、理论重心、表现形式等各异其趣,但其内里都凝聚着人们对于生命价值、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的悟觉。在此意义上,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虽然内容与形式都有着重大的差别,但它们又都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立足于其生活世界和生命经验,对社会意义、生命价值与理想生活的自我理解,这一点就构成了中、西、马三种哲学之异质性与差别性中的共同性和相似性,正是有了这种共同性和相似性,才使得三者的对话成为可能。

 那么,中哲、西哲、马哲对话的基础是什么,在何种场景之下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交谈?在我们看来,这个条件不是别的,就是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同样的活动场景之中,人们才能够打破封闭与隔膜,产生“共鸣”,形成论域和论点方面的“共同体”。从根本上来讲,生活实践永远是哲学理论之源泉,是哲学话题生生不息的本源之所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是直接和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结合在一起的,现实生活永远决定和支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卷,第112页。]。只有以社会生活实践的场域为基础,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体会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世界潮流的走向,观察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才能对中国哲学的现有位置和应有的姿态做出恰当的判断。只有理解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从这一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做客观而深入的总结和提炼,才能够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来。只有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点,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诠释之,同时又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元素,充分地吸收西方哲学中一切有益的成分,将中、西、马冶于一炉,才能成功地打造出一个既是反映当代的又是面向未来的、统一的“中国哲学”来。这就要求在建构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排斥任何一家,搞“唯我独尊”;而是要通过中、西、马之间的深入对话,来汲取一切可能的学术资源和思想智慧,为创造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当代中国哲学1
    柏拉图与中国哲学家的几点重
    中国哲学史人物研究的“四位
    中国科技堂会议中心的声学装
    中国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的声
    新闻网站:中国主流网络文化的
    中国俄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
    从《会计研究》看中国会计研
    说中国人口太多是流行的谬误
    中国城镇人口大于农村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