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的发展
留下了怎样的一个文化资源?确实都需要认真梳理。我们所揭示的不可能都是一些不言自明的东西,其中肯定会掺杂研究者个体的生命感受,但一点一点地认真梳理和思考应该是现代文学研究者应做的工作。
  鲍国华:现代文学研究者对一些现代文学与文化中的概念做出认真梳理和界定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对一些具有关键词意义的概念有了客观准确的把握,我们的研究才能落到实处,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认清一些延续到当代、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仍能引起回响的问题和文化现象。这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比较能够贴近现实、贴近当代文化的一点。因为我们尽管在学科上有“现代”与“当代”之分,分别指向前者的历史性和后者的当下性,但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许多问题是一以贯之地在发展的,并不因为现代与当代的划分而中断。
  
  当代的学界与现代的文学
  
  高俊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01级博士生):当代文学批评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往往不是从文学史的纵向来评价,不是看一部作品产生后和以前的作品相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东西;而是横向的平行比附,与某些经典作品相挂靠,以此提高新作的品味。来源:Www.Ybask.Com 。
如前些年贾平凹的《废都》的出现,人们想到的首先不是它揭示了什么,对当代文化有什么新的贡献,而是喻之为“当代《金瓶梅》”。除了挂靠还有通过贬低经典来达到抬高新作的目的。比如王朔曾说看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后觉得鲁迅的《野草》浅薄得可怜。当代评论界也是如此。他们不是把作品排成一个有序的序列,从文学史的角度慢慢梳理思路,而是预先找一个经典,盲目比附,或者把新作与经典相提并论,或者通过贬损经典来抬高新作。

孟庆树(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01级博士生、河南大学中文系讲师):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当代评论界和现代文学研究界虽然有联系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但大致来说还是各有各的领地。偶有交插,也不是群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这样的现象80年代最多,90年代渐少,再以后两栖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批评与研究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造成的。不是说一个研究者不能成为一个批评者,而是说批评本身对批评者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像别林斯基这样的大批评家他们的素养是非常高的。而在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市场经济下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浅析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办公
    论形成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政
    北岛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当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
    武侠片代表中国现代电影吗?
    新中国三农问题60年:从古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问题浅
    改性沥青在中国高速公路上的
    浅析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